第371章:是臣服还是分解?

第(1/2)页

果然,吃饱喝足的韩啸,一边迈着形醉意不醉的步法,打着自己融合了多种拳法创造而出的醉拳,嘴里说着什么:形醉意醉心不醉,百年噩梦永不退……

        然后,再念出了一首这片大陆上的人和妖都没有听说过的诗歌……

        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

        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

        常世人间笑哈哈,周游四海你为啥,

        苦终受尽修正道,不染人间桃李花。

        常世人间笑哈哈,争名夺利你为啥,

        不如回头悟大道,无忧无虑神仙家。

        清静无为是吾家,不染凡尘道根扎,

        访求名师修正道,蟠桃会上赴龙华。

        ……

        此诗歌有人说是名道白玉蟾所作,又有人说,为今人托名,而作非白玉蟾所作。

        不过,此诗都与白玉蟾有关。

        之所以韩啸会想起白玉蟾,想起这首诗歌,是因为韩啸的面前有一只白玉大蟾蜍……

        白玉蟾蜍,白玉蟾,一字之差,但是依然是让韩啸联想起了白玉蟾这个人。

        他是个道人……

        还是个诗人……

        不管他是道人中的诗人,还是诗人中的道人,他都很出名……

        白玉蟾是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

        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

        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

        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十二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遂笃志玄学,别家遍访名师,苦志修炼,参游各地,於惠州得遇泥丸真人,扔归罗浮,授以金丹火候之法,后居广东省海丰县莲花山得道,称为琼绾紫清真人。

        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陈楠逝后,游历天下,后隐居著述,致力于传播丹道。

        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

        “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其哲学引儒家理学入道,丹法道儒结合。

        白玉蟾不仅对道学或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倾拜得五体投地,塑朱熹遗像,并给予以极高的评价:皇极坠地,公归于天,武夷松竹,落日呜蝉。——《诲琼玉蟾先生文集》卷六议朱文公赞》

        而且,他的《无极图说》,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交相辉映,他的著作中不仅吸收了很多程颢、陆九渊理学的思想和语汇,如“万法从心生,心心即是法”,“至道在心,即心是道,六根内外,一般风光”。

        而且,同样吸收了大量理学家的思想资料和语汇,如“知止“、“道心”、“气“、“精气”等等。

        众所周知苏轼思想受老庄哲学、道家养生影响非常大,白玉蟾也深受苏轼影响并把苏轼当成本家。白玉蟾祖师诗文之中常称苏东坡为“坡仙”,可为了解苏轼者也。

        公元1206年春,十二岁的白玉蟾赴广州贡院参加童子科,考官韩世忠出题“织机”,白玉蟾现场作诗:“山河大地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匹,日月双梭天外飞。”

        白玉蟾师事陈楠,相从流浪各地,尽得其道法。

        嘉定五年在罗浮山得陈楠临终付嘱。白玉蟾游历于罗浮、武夷、龙虎诸山。时而蓬头赤足,时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

        白玉蟾于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4),曾诏征赴阕,对御称旨,命建太乙宫。

        嘉定十年收彭耜、留元长为弟子。十一年宁宗降御香,玉蟾“为国升座”,主国醮于洪州玉隆宫,后又于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

        十五年赴临安,伏阙上书,言天下事,“沮不得上达,因醉执逮京尹,一宿乃释”,然臣僚上言其以左道惑众。

        一日不知所在。

        白玉蟾天才横溢,慧悟超绝,为文制艺,无所不能,诗词、书法、绘画、散文、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