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拉快进度条

第(1/2)页

唐元贞和王怀瑾商议完回乡守孝后,夫妻两个便各自忙碌起来。

        唐元贞这边要准备全家出行的种种事务,还要安排留守京城的人手。

        王怀瑾那边则需要先跟王鼎和李氏报备一下。

        只是他刚提了个开头,李氏便叫了起来:“什么?回、回梁州守孝?”

        好好的,怎么要回梁州?不是说好在京城置办墓地吗?

        梁州乡下的祖宅,李氏早就呆腻了,根本不愿意回去。

        王鼎却有些意动。

        国人自古讲究“落叶归根”,只是万氏和王鼐死得急,根本来不及交代后事。

        但王鼎相信,他阿娘也好、大哥也罢,肯定是想把尸骨埋到老家的祖坟里。

        更不用说,按照规定,万氏需要与她的夫君合葬。

        就是王鼎自己,如果那一天老去了,也想回梁州老家安葬。

        “回乡?也好!”王鼎点了点头,离家这些年,他也十分想念。

        借此机会,他也能回去好好待一段时间。

        “好?”好什么好!

        李氏瞪了王鼎一眼,暗骂一句:真是狗肉上不了大席,不管当了多大的官儿,也洗不掉身上的土腥味儿。

        回乡做什么?

        他们在京城住着多少?

        何苦回那穷乡僻壤?

        但眼下不是发火的时候,李氏须得好好跟王怀瑾谈一谈。

        她深深吸了口气,道:“阿郎啊,当初不是说好了嘛?怎么忽的又改变主意了?”莫非又是唐氏在背地里捣鬼?

        王怀瑾感觉到母亲对“回乡”这件事的强烈抵触,他也明白,母亲为何不愿回去。

        可母亲就真的没有站在他的立场为他想一想?

        为了帮自己刷名望值、为了让自己的国公坐得更稳一些,妻子那样出身高贵、从小没吃过半点苦的人,都主动要求回梁州。

        李氏作为母亲,作为一个口口声声疼爱儿子、愿意为儿女付出一切的母亲,却从未真的为王怀瑾考虑过。

        是,梁州乡下确实贫苦了些,吃住等条件也远不如京城。

        但也不是在那里住一辈子啊,只是待个两三年,母亲也不愿意吗?

        不比较不知道差距,一旦认真比起来,王怀瑾愈发觉得母亲并不如她嘴上说的看重自己。

        “阿婶,当初决定在京城安葬,也只是一个提议。那时阿娘和我都没想到京城的好墓地这般难寻,”

        将不满藏在心底,王怀瑾耐心的解释着:“这些日子,我一直在京畿附近寻找,可总也没有合适的。与其这样拖延下去,还不如回乡。正好孩子们长这么大,还从未回过梁州,我便想着借此机会,也让孩子们在祖宅待上几年。”

        王怀瑾的话说到了王鼎的心坎上,他连连点头:“是这个理儿。咱们王家富贵了,后人们却不能忘了本。”

        而且,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王鼎也想在昔日的老兄弟面前,好好的炫耀一番。

        回家!

        没说的。

        李氏却更加气急,“几、几年?你还想在梁州带上好几年?”

        王怀瑾纳闷的对李氏道:“三年啊。阿婶莫非忘了,我要为阿婆和阿爹守三年孝啊。”

        二婶、二婶,又是二婶?

        李氏气得脑仁儿疼,一时情急,竟口不择言,“我和你阿爹都活得好好的,你守得哪门子重孝?!”这不是咒他们两口子早死嘛!

        王怀瑾眼里闪过一抹失望,还真让娘子说中了,母亲根本就想抹杀过继的事实。

        可问题是,这种事,能是她想抹杀就抹杀的吗?

        退一万步讲,就算真能让李氏抹杀成功,那以后,王怀瑾做这个安国公还能做得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吗?

        母亲做事,就不能为他王怀瑾考虑那么一星半点儿吗?

        王鼎让李氏这么一说,心里也有些不自在。

        王怀瑾不是幼时就过继出去的,而是长到二十多岁才过继,王鼎也早就习惯王怀瑾是自己儿子的事实。

        猛不丁的,王怀瑾要为王鼐守三年重孝,王鼎也有种被“诅咒”的赶脚。

        王怀瑾眼见王鼎又犯了耳根子软的毛病,在他说出伤人心的话之前,抢先道:“二婶,族谱上,我是阿爹的儿子。况且我得了阿爹的爵位,为他守重孝也是情理之中。”

        李氏还要说什么,王怀瑾又赶忙道:“当然,二婶如果实在觉得心里不舒坦,我把爵位让给王怀恩,再将族谱改回来,如此,也就不必按宗法行事了。”

        既想得权利,还不想履行责任,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王怀瑾也不耐烦跟李氏纠缠了,直接将选择权抛给李氏:是要爵位?还是要儿子?选吧!

        其实,有那么一刹那,王怀瑾还暗暗想着,如果李氏能选择后者,哪怕是口头上过过嘴瘾,他王怀瑾也就满足了。

        然鹅——

        李氏揉捏着手里的帕子,嘴张合了好几下,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

        王怀瑾已经没力气失望了,他淡淡的说:“看来二婶已经选好了。既是这样,那一切还是按照宗法进行吧。”

        李氏嘴唇蠕动,看向王怀瑾的目光很是为难。

        王怀瑾却不愿多说,“我与阿娘已经商量好了,九月十六日是个好日子,那日,阖家返回梁州。”

        说完,王怀瑾又补了一句,“当然,二叔和二婶若实在不愿意,可以留在京里。正好也帮我们看看家。”

        李氏眼睛一亮,刚想说:好啊好啊,我们留下看家。

        另一厢的王鼎却发话了,“我们也回去!”

        死的不只是王鼐一个,还有王鼎的亲娘哩。

        王怀瑾这个嗣子都大张旗鼓的回乡为老人守孝,王鼎这个亲生儿子却继续留在京里,事情传出去,他王鼎还要不要做人?

        再者,王鼎对万氏是真的孝顺,断不会在守孝一事上委屈了老娘!

        李氏颓然的瘫软在榻上。

        完了、完了,所有的计划都泡汤了!

        特别是王怀婉的亲事,王家阖家回乡,那谁去探查程家的底细?

        还有,他们一去三年,梁州距离京城千余里,程家一旦有什么变故,他们在乡下根本就无从得知。

        哎哟哟,我可怜的阿婉哟,好好的亲事又要横生波折了。

        李氏心里乱作一团,哪里还想得起给王怀瑾纳妾的事?

        ……

        王怀瑾从萱瑞堂出来,又转身去了摘星院。

        “回、回梁州?”

        王怀恩听完王怀瑾的话,也有些意外。

        “是的,阿娘和我都商量好了。九月十六日启程,送阿婆和阿爹的灵柩回梁州安葬。”

        对于王怀恩,王怀瑾就没必要解释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