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我家的表亲数不清

第(1/2)页

八月,桂花飘香!

        寸心堂,百年树龄的桂花树开满了黄色的花儿,浓郁的树冠,远远望去,犹如一柄巨大的伞。

        树干上,靠近地面的那一节,赫然划着三道红色的痕迹,一道比一道略高些。

        地面上铺着干净的布,布上落满了桂花。

        唐宓穿着白色罗袜踩在布上,小胖胳膊上挂着个小花篮,正撅着屁股吭哧吭哧的捡桂花。

        “小三娘,差不多了。咱们该回去了。”

        三年过去了,小丫鬟阿陈已经长成了十二三岁的窈窕少女,身穿杏红色的衣裙,乌鸦鸦的头发梳成了双环髻,胖胖的脸拉长了,看着十分清秀可人。

        小姑娘没了当年的跳脱、爱八卦,言行举止稳妥了许多。

        她也脱鞋站在树下,不是为了捡桂花,而是为了照看唐宓。

        唐宓直起身子,任由阿陈给她擦去额上的汗珠儿,看了看篮子里的花,点点头,“嗯,应该够做桂花糕了。”

        阿陈松了一口气,现在虽已入秋,天儿还热着,眼瞧着日头高升,唐宓若是热出个好歹,那该如何是好?

        从唐宓手里接过小花篮,阿陈转手交给了小丫鬟阿周,自己则蹲下来给唐宓穿鞋。

        穿上鞋子,唐宓扬起小脑袋,正好看到树干上那道几个月前刚划的红痕:嘿,真好,她又长了一岁!

        “小三娘,小三娘,厨房刚做好雕胡饭(用菰米煮出来的饭食),夫人唤您去吃呢。”

        唐宓的另一个小丫鬟阿苏颠颠的跑来,气还没喘匀,便咋咋呼呼的说。

        “阿婆唤我用饭了?”

        唐宓开心的眯起了眼睛,她喜好美食,寸心堂的厨娘是祖母花了重金从宫里挖来的,做得一手好雕胡饭和汤饼(即面条)。

        只可惜阿娘说菰米性寒,小孩子不能多吃,唐宓每次都只能对着香气扑鼻的雕胡饭流口水。

        这下子好了,是阿婆让她吃的,嘻嘻,阿娘应该不会再阻拦了吧。

        唐宓拎起鹅黄色的裙子,哒哒哒的跑进了堂屋。

        屋里,赵氏垂足而坐,心腹阿袁站在一旁回禀事情。

        “……万姨娘说冰不够用了,四娘热得直哭。”

        赵氏端起茶盏,轻啜一口,“她要多少都给她!”不就是几块冰吗,王家不缺这点东西。

        “楚姨娘,嗯,她、她说最近没胃口,想吃点儿酸酸的东西,前些日子二娘庄子上送了些山楂,她、她想要——”阿袁很是犹豫,但还是把楚姨娘的话转述了出来。

        “二娘的东西,我这个做阿家的都不好伸手要,她一个婢妾竟有脸张口?”

        赵氏冷笑一声,吩咐道:“告诉阿楚,怀孕之人不宜吃山楂,她如果还想顺顺利利的生下孩子就给我管好那张嘴!”

        阿袁犹豫了一下,有些迟疑的说:“夫人,楚姨娘怀了身子,老夫人找人看了,说是个小郎君,将军非常高兴,楚姨娘正、正得宠。您这么说,她、她还罢了,万一将军——”

        王家上下的人都知道,王骠骑想儿子想得眼睛都红了。

        这回侍妾怀孕,还据说是个男胎,王骠骑高兴得就差把那侍妾捧上天了。

        虽然赵氏在王家的地位不可动摇,可王家的家主毕竟是王鼐啊。

        如果赵氏就这么跟王鼐顶上,那、那结果还真不好说呢。

        再说了,不就是一捧山楂嘛,想必二娘不会吝啬。

        何必为了这个跟王鼐起冲突?

        赵氏摇摇头,“放心吧,将军那儿我会说的。”

        男胎?呵,做梦去吧!

        赵氏怎么可能会让王鼐有亲生子?

        “是,婢子明白。”

        阿袁答应一声,继续回禀,“老夫人六十大寿,梁州的亲戚和乡邻都要进京来祝寿。今日又到了一家,说是将军姑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