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本王在下一盘大棋

第(1/2)页

  “大王,您何不将真实的造价告诉陛下呢……”刘曲满脸惆怅的看着刘破奴,心中很不是滋味。

  赚钱是肯定要赚的,就算这事儿不算进工坊里面,哪怕是让皇帝亲自安排人来造,那也是要赚钱的。

  只不过是或多或少而已,刘破奴所告诉刘彻的造价,要比真实的造价高了一倍差不多。

  这要是陛下问起我们,这可真不知道该咋说了……

  你说这如实的说了吧?

  这不是在拆刘破奴的台吗?

  可要是不说吧,被皇帝发现了那不就是欺君之罪了吗?

  “告诉他干啥?你没发现最近那糟老头子是越来越沉不住气了吗?一点小事儿就咋咋呼呼的,哪有一点当皇帝的样子!”刘破奴忍不住的埋汰道,至于刚才的教训?

  在大的战略面前,损他两句应该没啥问题吧?

  咳咳,主要是长时间养成的习惯,一时半会儿的也改不过来。

  趁着刘曲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刘破奴赶紧继续说了下去,省的刘曲胡思乱想再来劝自己。

  “他要是问起了你们如实说就是了,别看这不过只是一张小小的纸,他的作用可一点也不比千军万马小。”

  “前期是资本的累积阶段,咱们必须用这东西从狗大户身上挖出更多的钱出来,有了钱就可以建造更多的工坊,造更多的纸。”

  “当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纸张的成本和售价将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暴跌!”

  “刘伯你说一说,如果这纸多到用不完的时候,我将其编成一部部的书籍以极低的价格售卖,普通的百姓会不会有想法?”

  刘曲忽然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的看着刘破奴。

  东西越多价格就越便宜,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但是书那是好搞的?

  编造一本书籍的成本有多高根本就没人敢去想象,不说是编,也不说从那些狗大户们家中借书出来抄录,就算皇帝从宫中随便拿一部书出来让他随便抄,成本都不会低到哪去。

  “大王,这事儿好像没那么容易啊,即便纸张的价格下来了,这抄录的费用也是不低的,就算不考虑抄录过程中出现差错导致前功尽弃这种事情的发生,一个人抄录一部书,快则一天,慢则三五天,那得找多少人来抄录啊?”

  “再者百姓不识字,就算有了足够多的书,价格低到他们能够承受起的地步,那把书买回去他们也看不懂啊,那不是白白浪费钱的吗?”刘曲认真的劝说着。

  他听出来了刘破奴的意思,他也猜到了刘破奴到底要干啥。

  可站在刘曲的角度看来,这是一个大胆冒险的方案,成功的概率很低,甚至这事儿可能非但不会成功,还会遭到严重的反噬。

  你搞这一出是为了啥?

  真当那些老旧权贵们都是傻子啥也看不出来不成?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可不是一句空口白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真理。

  有了知识思维也就会紧跟着开拓,当一个农民转变成文化人,那他们这些文化人又怎么会愿意?

  高层的竞争本就足够激烈的了,现在你们这帮农民还想来抢饭碗?

  闹呢?

  “仙人自有妙计!”刘破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副奸诈般的笑容,继续道:“本王当然知道老旧权贵的反击会有多么的强烈,但本王自有破局的办法!”

  抢人饭碗,人家不反击是不可能的。

  但是历史上普遍认为开创了科举制度的隋朝在进行科举的时候,权贵们为啥没有爆发强烈的反击呢?

  是他们不想吗?

  当然不是,反击当然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猛烈而已。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举行了一次科举,权贵们忽然哎哟一声,然后发现这个方法挺不错的啊。

  按照以前的规矩,有些人注定是很难进入权力阶级的,但是通过科举,他们有望超越比自己更牛逼的人,那为什么不支持呢?

  换而言之,隋朝很巧妙的将权贵与百姓之间的矛盾进行了转移,将其变成了权贵之间的内部矛盾,这样权贵阶级就不是铁板一块了,他们自然也就不会阻止百姓参加科举。

  如此一来,也就等于是为基层百姓开辟了一条上升的通道,尽管开始科举之后很多年,从基层走上来的普通百姓少之又少。

  但是这颗种子已经播种了下去,并且在未来开始生根发芽。

  科举制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极大的打压了豪门世家对于国家政治的干预能力,让其很难再形成新的家族官僚集团。

  同时因为科举制度的推行,也使皇权进一步的下乡到百姓心中。

  当然,历史的经验只是让刘破奴在这些方面多了一些信心而已,历史上能做成的事情放在现在未必就能成,刘破奴也不敢确定现在的大环境适不适合搞那一套。

  所以一方面刘破奴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