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我不信,你假传圣令

第(1/2)页

  刘破奴没办法去改变那些读书人的思想,至少一时半会儿的他是做不到的。

  但是他却可以给这些科研人员灌输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什么上天入地的,放在现在的确很难,但是放在后世,他还难吗?

  技术的壁垒是需要一步步去打破的,刘破奴也没指望他们明天就能搞出来,他只是希望这种不断探索的思想能够流传下去就足够了。

  河西走廊!

  阴雨连绵,道路崎岖,长长的车龙正缓慢的通行着。

  沉重的卡车将地面压出一道又一道的痕迹,车身摇摇晃晃的正缓慢的通行着。

  乘坐体验感就不用谈了,几乎没什么体验感,坐在这种车上,走在这样的道路上,要不了一天的时间整个人就会跟散了架似的。

  不过好处也不是没有,最起码不用靠着双脚去赶路了。

  尽管坐车的时候有些难受,可他们也不用操心周围的路况什么的,士兵只需要待在车厢内老老实实的,找一个自己最舒服的姿势待着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另一个好处就是车厢内是有顶棚的。

  设计中是不带顶棚的,因为作战的时候士兵需要站在两侧的座椅上开枪,带有顶棚不方便开枪和观察。

  顶棚跟后世的几乎差不多,几根木杆子直接固定在围挡上面,然后直接盖上一层防雨布。

  不过这年头的防雨布可没有那么高级,用的是油布,简单点说就是要求织布的时候尽量针脚密一些,然后在刷上一层油达到防雨的目的。

  这种布用来抵挡小雨还没什么问题,大雨的话就有些不太够看了,加上顶棚需要经常拆卸,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弯折。

  不过也不算什么大事儿,一层不行多来几层就没什么问题了,况且这年头的帐篷也是用的这种材料,在军中早就普及了。

  但是顶棚这玩意儿却很方便,他可以让士兵在行军途中不用去遭受风雨的吹打。

  虽然坐在车上很累,但那也只是刚开始的时候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众人渐渐的也就适应了这种环境,久而久之的,虽然还是会感觉到累,但却不会再像刚开始的时候那样累了。

  “敌袭……”

  ‘嘟嘟嘟……’

  不知道从哪台车上忽然大声喊了敌袭,紧接着便是号角声传来。

  这一路上将士们已经体验过好几次这种演练了,虽然每一次都是假设的敌人来袭,但每一个人还是认真的演练着。

  谁让他们成军时间不长呢,谁让他们出征之前还没有来得及完成所有的训练呢?

  如果不想在战场上丢命的话,现在他们也就只能在车上不间断的去演练,去适应,去习惯新的生活,新的作战方式。

  由于是下雨,头顶的顶棚并没有拆开,不然车上的物资一旦湿了,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粮食的话问题不大,湿了就大家分一分,绝对能在放坏之前就吃完。

  但是火药要是湿了的话,那他们就只能抓瞎了。

  好在车辆的设计还是比较人性化的,不仅仅可以从顶部射击,还可以从围栏上单独开设的射击孔进行射击。

  这是为了应对突发情况来不及撤掉顶棚的时候而准备的。

  ‘咚咚咚……’

  战鼓声响起,士兵开始装填弹药,紧接着砰砰砰的枪声不断传来,虽然还是有间断,但是比起之前的时候已经好的太多了。

  直到战鼓声停了下来,士兵们这才开始收拾家伙,清理枪械。

  ……

  玉门关!

  连续行进了将近二十天的时间,韩延年带着自己的一万六千人部下终于抵达了大汉西部最遥远的地方。

  当看着这支奇怪的部队忽然出现在玉门关的时候,所有人都愣了,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这段距离用快骑的话,十天左右的时间就差不多能到长安了。

  普通部队行军的话,差不多需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

  所以快骑从这里出发,到现在,也就刚刚一个月的时间,长安的回复没有等到,却等来了一支模样奇怪的军队?

  交接其实很简单,韩延年只需要拿出朝廷的出征令就可以了。

  而玉门关外,皇帝派来的御史就在这里看着,看着关外的那些兵士。

  虽然他们也的确很惨,但那并不是同情他们的理由,御史虽然不会让他们饿死,总是会让人定期的给他们送一些粮食,但也始终遵循着皇帝的命令,一把大刀就放在城门下,门外的人谁若是敢踏入玉门关半步,那把大刀便会立刻教他做人!

  不过当韩延年来了之后,御史便不再去管这档子事儿了。

  他当然知道皇帝出行去了,他还知道皇帝告诉他说,如果太子处理这件事情了,就以太子的命令为主,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御史已经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