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兵临城下

第(1/2)页

  西出玉门后不久,紧接着便是能将所有人都给吓退的白龙堆,眼前一片白茫茫的,延绵数百里长。

  若是意志不够坚定的人来到这里,恐怕不出三天便会被这里的景色给吓到。

  美丽是真的美丽,好看也是真的好看,可入目之处皆是苍白的小山,给人带来的压力也是无穷无尽的。

  沿着白龙堆,两万两千余汉军一路西进。

  跟以往的任何一次行军都有所不同,这一次汉军的行军速度特别的快,而且不需要携带大量的水源。

  七日之后,汉军终于走出了白龙堆。

  白龙堆难走,但白龙堆也并不算太难走,汉朝与西域多年的往来,让来往的队伍在这里走出了一条隐约可见的道路。

  且北边就是一条延绵数百里的山脉,只要始终不让山脉离开自己的视线,只需要跟着山脉的走向去走就行了。

  出了白龙堆继续向西前行,十日后,来到了大汉进入西域的第一个国家,山国。

  上一次李广利出征的时候同样也是选择的这条道路,去的时候也没少接受西域诸国的馈赠,虽然不足以让他们补充部队的整体消耗,但是跟回来的时候相比,他们得到的已经很多了。

  嗯,回来的时候李广利没敢再走同样的路线,而是选择了绕路走南线。

  经疏勒,莎车,于阗,且末,鄯善这一条路返回玉门关。

  李广利心中门清的很,去的时候自己得到了西域的几个大势力的支持,回来让人家看见自己那么狼狈的模样,心中会作何感想?

  搞不好让那帮人直接给抓起来送给匈奴人都是有可能的,北线李广利是绝对不敢走的,那边太过于靠近匈奴,经常有匈奴的骑兵出现,再加上自己这点人手根本就不够人家看的,就连西域的一些大势力自己都得躲着。

  所以这才选择了南线,并且尽量的避开那些大势力,结果还是没有想到,李广利担心大势力会趁火打劫,结果小国家直接给自己来了个关门大吉。

  韩延年这次来是来报仇的,也是来为大汉立威的。

  所以当然不能像李广利那样去挑一些软柿子去捏,要捏当然就要捡着硬的来。

  “将军,焉耆王回信说近期有匈奴主力在附近游荡,焉耆可以允许我们经过焉耆南部进入龟兹境内,但拒绝开城迎接大军……”前去探路的探子返回汇报道。

  这些探子都是从李广利那里接管过来的兵士,这帮人在回到玉门关外的时候,已经穷的连自己的战马都给吃了。

  临出行前韩延年从敦煌郡为他们调拨了三千匹战马来执行任务,不过在韩延年的眼中,这三千人就是个探子而已。

  “瞧瞧李广利干的好事儿……”韩延年呵呵一笑。

  匈奴主力?

  屁的匈奴主力!

  匈奴人怕是闲得蛋疼没事干了才会把主力派来这鸟地方,是北边的草原它不香了吗?

  根据了解,匈奴人现在是很少派遣主力南下的。

  说的更认真一些,是现在的西域诸国,已经没有能够让匈奴重视到需要派遣主力过来的地步。

  要说早些年这他倒是真的相信,毕竟刚开始大家都不熟悉,双方不碰一碰面,谁又知道谁才是真正的爷呢?

  现在的匈奴人,最多就是派一支小部队在西域各地来回巡视,监督西域各国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催促着他们上交贡品给匈奴,真正的匈奴主力,现在都在北边的草原上休养生息造小人玩呢。

  自己在东边战败了,匈奴人的肚子里可是都憋着一肚子气呢,直到现在他们都还在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打回去的场面。

  匈奴主力是不可能出现在这里的,至少现在是不可能的。

  焉耆王拒绝汉军靠近他们的都城,其目的也很简单,李广利战败的恶果已经在西域传开了,焉耆王现在并不认为汉朝对他们的影响高于匈奴人,但两者同样都不是他们能够得罪的起的。

  所以只能让汉军从南部边境穿越焉耆国土,而焉耆王则假装不知道,或者是暗中将消息报告给匈奴人。

  如此一来,只要不被汉军抓到把柄,汉军就不可能会知道消息是焉耆主动汇报的,匈奴人也同样不会因为汉军经过了焉耆的国土而去收拾焉耆,左右逢源这一招,现在在西域也被这帮人给玩的炉火纯青了起来。

  “传本将军令,北上员渠城,准备与匈奴主力一决死战!”韩延年呵呵一笑,轻飘飘道。

  韩延年本来就是来练兵的,所以怎么可能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匈奴人来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