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 章

第(1/2)页

在朝中官员为准噶尔部献俘并觐见一事做准备时,    突然收到了来自乾隆的命令。命令的内容让人很是奇怪,乾隆要求负责京城布防的人员,在阿睦尔撒抵京之时,    增加一倍不止的巡逻兵力。

                虽然乾隆对此没有做出任何解释,    但嗅觉稍微敏锐些的人,    都意识到,只怕是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在大朝会结束之后,乾隆特意把身边儿一些亲近的臣子留了下来,    包括傅恒、和敬的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等人在内,君臣之间的谈话内容究竟是什么,    无人得知。不少大臣们都开始往这几个人的府上走动,    明里暗里朝他们打探消息,    可最终却一无所获。

                富察府上,在送走又一批打探的人后,    傅恒神色严肃地对福灵安道:“皇上与咱们说的那番话,    出得他口,入得你我之耳,    万万不可再向他人提及。”

                倘若乾隆说的是真的,那么,他们必要待阿睦尔撒抵京假意觐见之时,    将阿睦尔撒一网打尽,在此之前,    不能走露半点儿消息,否则就会令阿睦尔撒有所警觉。倘若乾隆得到的这个消息并不准确,那么,就更不能让朝中其他臣子知道了,以免影响乾隆的威望。

                “阿玛放心,    儿子明白!在额娘和两个弟弟跟前,儿子也绝不会透露出一星半点儿内容来!”

                “嗯!”傅恒拍了拍福灵安的肩膀,他的儿子虽然年轻,但已经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朝廷命官了。在这一方面,他对他很是放心。

                与此同时,在固伦和敬公主府中,和敬与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的对话也在进行之中。

                若是依照傅恒的性格,这等机密之事,是绝对不会向身边儿人提及半分的,但色布腾巴勒珠尔性子却有些大大咧咧的,不像傅恒那般谨慎。因此,在和敬向色布腾巴勒珠尔询问时,色布腾巴勒珠尔便将自己知道的告诉了和敬。

                末了,色布腾巴勒珠尔又道:“也不知皇上是从哪儿得来的消息,今日皇上提起此事时,连负责情报方面工作的那位大人都是一脸懵。不过,在我看来,皇上实在是有些杞人忧天了,就阿睦尔撒那个怂包样,皇上出兵与达瓦齐交战时,他便忙不迭地跟着皇上里应外合,一起攻打达瓦齐,如今达瓦齐没了,他又生怕皇上会把他也算作乱臣贼子,颠颠儿地跑到京城中来向皇上表忠心,就他那胆小如鼠的样子,多半是不敢反叛的。”

                和敬闻言,却不这么认为:“汗阿玛既然特意交代你了,你按照汗阿玛的意思来行事就是,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坏了汗阿玛的大事!”和敬自认对乾隆还是有几分了解的,倘若乾隆没有一定的把握,也不会召集底下的几名心腹大臣,特意将此事嘱咐一遍。她这额驸倒好,得了旁人求之不得的荣耀,偏偏还不当回事儿!

                且和敬就是对前朝之事再不精通,也明白准噶尔归降对于大清来说,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这事儿要是没出岔子倒也罢了,要是在她家额驸这儿出了岔子,只怕他们府上的处境就要不妙了。

                为此,和敬特意给色布腾巴勒珠尔上了一通思想教育课。

                “你且记住了,阿睦尔撒此人绝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当初他拥立达瓦齐坐上了汗位,可在汗阿玛讨伐达瓦齐之时,又是他,亲自在达瓦齐背后捅了一刀。此等两面三刀的小人,你万万不可因为他外在的表现,就对他放松警惕。”

                好在色布腾巴勒珠尔有时候虽然心大得没边儿,对于妻子的话,却能听得进去,况且,作为一个直爽缺心眼儿的人,他也的确最讨厌那等心眼儿多得跟马蜂窝一样的人。因此,在和敬对他进行了一番耳提命面之后,他很快便在和敬跟前指天发誓,他一定会好好完成乾隆交代给他的任务,绝对不会误了大事。

                和敬这才点了点头,稍稍松了口气。

                外人都说,和敬的额驸这般有本事,且又与和敬感情这般好,女人之中,似和敬这般有福分的人,着实不多了。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在和敬心中,她的额驸有时候像个大儿子一样,时时让她操着心,唯恐他什么时候行将踏错,和敬也是挺心累的。

                除了乾隆之外,皇后也有了一些行动,借着她的额娘承恩公夫人进宫来给她请安的机会,她将这个信息告知了自家额娘。在芃芃的梦中,皇后的阿玛承恩公可是在这件事中受了不轻的伤,承恩公都一把年纪了,皇后自然不忍心眼睁睁看着自家阿玛受这份罪。

                皇后在承恩公夫人耳边小声说道:“额娘别管我这消息是怎么来的,您只管转告阿玛就是。”

                “臣妇明白。”承恩公夫人亦是小小声答道:“宫中禁止向宫外传递消息,娘娘冒险告知臣妇,亦是担了不小的风险的,臣妇自然不会怀疑娘娘的话。娘娘放心,臣妇一定将娘娘的话如实带到。”

                ……

                小十二发现,自家阿玛、额娘与妹妹,有事情瞒着自己!

                他们表现得非常明显,乾隆最近越来越忙碌了,几乎连后宫都鲜少踏足,自家额娘也没有心思逗弄自己,让自己得了空便道她跟前背书给她腹中的孩子听了,反而时不时就露出忧心忡忡的表情。还有自家妹妹也是,这些年嘴里总是神神叨叨、嘀嘀咕咕的,有时候一从睡梦中醒来,就吩咐身边的宫女太监为她找纸笔,她则提着笔匆匆在纸上写下了一些信息。

                有情况!

                小十二与芃芃自幼一道长大,谁还不知道谁啊!芃芃向来心宽,若是无事,怎么会突然整个人换了一种画风呢?

                他真的对那天他没有听到的那场对话很在意啊!为什么不让他听,为什么要把他赶走qaq!

                小十二托着腮帮子,小小的脸上满是严肃的表情。若是不知道的人见了,只怕还以为他在想什么高深莫测的事情呢。其实吧,他内心已经开始嘤嘤嘤了。

                哎,果然还是饭吃少了,他要是能够一口气长大,是不是额娘和妹妹就不会什么事都瞒着他了?虽说小十二是哥哥,在与芃芃相处时,他却总觉得自己被芃芃当成了弟弟一般。

                这可不行,他得尽快长大,好重振自己身为长兄的威严!

                不知不觉思绪就开始跑远了的小十二一想到这儿,不由狠狠挖了一口饭,朝着自己嘴中塞去,然后,就被噎着了。

                “咳咳咳,咳咳咳!”

                芃芃见状,也顾不上手上正忙着的活计了,赶忙过来给小十二拍背,拍完背,又为小十二拿来了一杯水。

                “吃得这么急做什么,又没有人跟你抢。”

                小十二瞪了芃芃一眼,也不知是那呛到喉咙里的饭还没咽下去,还是被芃芃这番话给郁闷到了,总之,他的脸越来越红了,咳嗽也越发厉害。

                “好啦好啦,不说你了,你快点儿缓过来!”

                今天的芃芃也在忧国(准噶尔)忧民(小十二)呢。

                芃芃看着小十二面前的碗,担忧地发现,她哥似乎准备横向发展,而且还是一口气横向发展。

                这可不行,芃芃想,得找额娘跟小十二谈谈心,告诉他,胖子在本朝是没有前途的。至少乾隆和诸位朝臣们可不是那等以胖为美的人!

                ……

                阿睦尔撒的部队很快便押着俘虏抵达了外城七门之一的永定门。

                此次来京,他带了一万人马,这是一个不多不少的数字。若是带来的人马少了,队伍武力值不够,又这么长途跋涉大老远地跑来京城,中途很容易被有心人伏击,且也不利于他的计划。若是带来的人马超过这个数,又容易引起乾隆的忌惮。

                可以说,阿睦尔撒带了这么些人来,正好踩在了乾隆的底线之内。

                因为阿睦尔撒在乾隆跟前表现得一贯谄媚谦卑,上到乾隆,下到官员,原本应该都是不怎么把他放在眼里的。按照阿睦尔撒所想,他带来的人手,应该是畅通无阻才是。

                然而这次,他才刚带着他的一万人马并一些死忠于达瓦齐的俘虏来到外城,就被要求留下一半的人马。

                这让阿睦尔撒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然而,在外门将领的催促之下,为了表明自己对大清的忠心,阿睦尔撒还是照做了。

                好在在进入内城之时,阿睦尔撒的部队没有受到任何阻拦,这让他感到稍稍安心。想来在外城处限制军队的人数,是惯例吧。五千人虽说少了些,但由于他这次来,带的都是精兵,能够一打三,也够用了。

                阿睦尔撒千里迢迢地压着俘虏过来献给乾隆,按理来说,朝廷应该让他和他的稍作休息,然后再举行献俘仪式,并好生褒奖阿睦尔撒一番。毕竟,在此次平叛的过程中,阿睦尔撒也算是功臣了。若不是他在关键时刻倒戈,只怕乾隆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够拿下达瓦齐汗。

                然而,乾隆当时有多感念阿睦尔撒的“深明大义”,如今就对他有多忌惮。

                倒也不完全是因为芃芃的那个梦,但芃芃的那个梦,的确给乾隆提了个醒。

                若是乾隆不往这方面想,也就罢了,一旦想到了阿睦尔撒有反叛的可能性,再联想到他数月前对达瓦齐汗的背叛,乾隆就不由如鲠在喉。

                没有一个主君,会希望底下的人是反骨仔,也没有一个主君,会对一个背叛旧主的臣子报以十分的信任。更何况,达瓦齐汗曾经是阿睦尔撒拥立上去的。

                连自己亲自拥立的主君,都能说背叛就背叛。乾隆难不成还能指望阿睦尔撒对自己抱有多少忠诚?

                在种种考量之下,这次的献俘仪式进行是十分匆忙,定在了阿睦尔撒入京的次日。

                这也就意味着,阿睦尔撒和他那五千精兵,几乎连饭都不能好好吃上一顿,就得直面乾隆一行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阿睦尔撒与他的部下难免会犹豫,到底要不要继续按照原计划那般行事。

                好在阿睦尔撒派出去的人使了重金之后,从乾隆身边儿的近臣处得到了消息,乾隆只是太过期待能够尽快看到献俘的那一幕,好让文人赶在万寿之前为他吟诗作赋、歌功颂德。

                知道这些后,阿睦尔撒手底下的人对乾隆,反倒生出了一些鄙夷之心来。

                “这大清皇帝好大喜功,现在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足为虑!我们这次趁着他最得意的时候动手,一定可以逼得他割让城池,亲口承认咱们亲王为新任准噶尔大汗!”

                “假如大清皇帝实在不听话,就把他杀了!听说,大清皇帝现在有好几个儿子,但有资格成为太子的,却一个也没有。只要皇帝一死,他底下的儿子们肯定谁也不服谁,互相争权夺位,到时候,就是咱们趁机发展势力的好时机!”

                这时,忽然有人来报:“大清皇帝称赞亲王劳苦功高,特特赐下了不少美酒,还送了几个美人来犒劳亲王。”

                闻言,阿睦尔撒和他的心腹对乾隆越发瞧不上眼了,认为乾隆肯定被他们蒙在鼓里,不知道他们起了反意。否则,哪里会给他们这么好的待遇呢?

                阿睦尔撒在乾隆跟前做小伏低了几年,自认为已经把乾隆的性子给摸头了。对于此时乾隆又是赏酒又是赐美人的,他们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儿。

                “酒让人查一查,若是没有问题,就拿去给将士们分了吧,但是只许他们浅尝辄止,不许他们喝得烂醉。还有那些美人,你们若是有看得上眼的,就带去分了吧。”大军跟随阿睦尔撒打了那么久的仗,然后又是长途奔袭,得给他们一点甜头,才能让他们更有干劲儿。

                闻言,阿睦尔撒都露出了你知我知的笑容。

                很快,献俘那一日就来临了。

                当日,阿睦尔撒与他收下的人仔细检查了身上的武器。

                为了让乾隆和朝廷官员放松警惕,准噶尔部众不可能大咧咧地将武器带在身上,他们便想尽法子,或是将武器藏在甲胄之中,或是将武器藏在头盔之下,而阿睦尔撒本人则决定将淬了毒的匕首藏在靴子里。他会借着靠近乾隆、向乾隆行礼的时机挟持或是刺杀乾隆。

                然而,在他刚刚靠近乾隆的时候,心中就生出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来。

                只见乾隆身边忽然冒出来一队禁卫军,在阿睦尔撒弯下身向乾隆行礼时,竟蜂拥而上,将他直接捆了起来!

                阿睦尔撒身边的其他将领们也没能幸免,都被突然冒出来的禁卫军和城防军在极短的时间内给五花大绑。

                阿睦尔撒又惊又怒:“皇上,臣特意远道而来,为您献上叛党。您这是什么意思,为何要这样对待臣和臣的下属!难道说,臣当初选择投靠您,换来的就是这样的结局吗?”

                不得不说,阿睦尔撒的言辞还是很有煽动力的。

                如果不是提前得知了他有可能图谋不轨,只怕乾隆都要相信,他是真正的忠臣了。

                乾隆看着他的禁卫军和城防军从阿睦尔撒靴子里掏出来的匕首,以及从阿睦尔撒身边其他几名下属身上搜出来的武器,不由冷笑道:“看看这些东西吧!你们若是一心忠于朕、忠于朝廷,又怎么会在接近朕时,偷偷藏了这么多的伤人利器?”说着,乾隆一拳重重捶在了桌面上:“朕看,你们怕是早有反意!”

                周围的文武百官们见状,也是一片哗然。

                这么多的蒙古将士,在靠近圣驾时竟偷偷藏了那么多的利器,哪怕说他们没有图谋不轨之意,都没有人会相信。幸好乾隆提前得到了信息,当场将阿睦尔撒带来的人全部控制了起来。否则这次,只怕乾隆和他们这帮大臣都要身陷险境。

                而率先得知了消息的几位大臣,比如傅恒,比如布腾巴勒珠尔,比如皇后的父亲承恩公,对此都颇为感慨。他们原本对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