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1 章

第(1/2)页

比沙俄女皇的书信率先抵达乾隆案头的,  是一封来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密信,信中将沙俄称为一头狡诈、贪婪而又笨重的熊,不断蚕食着他人的领地。
  这封书信的主人显然一直密切关注着沙俄的动向,  并且得知了大清近日与沙俄关系逐渐变得僵硬这一事实,  他邀请大清与他联手,  共同抵制沙俄,对沙俄进行前后夹击。
  乾隆想了想,他的目的只是夺回被沙俄侵犯的土地,并且给沙俄一个教训,  让沙俄不敢再肆意侵犯大清的领土,  践踏大清的尊严,至于沙俄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那些恩怨,  大清却是没有掺和的必要。
  不过,从战略层面上而言,  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友好的关系,  并且在其与沙俄相争之时给予适当的援助是可以考虑的,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利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牵制住沙俄,  让沙俄没有多余的精力打大清的主意,也是一件好事。
  乾隆不会忘记,  这些年来,  沙俄明里暗里给准噶尔提供了多少帮助,利用准噶尔来对付大清,  如今,  合该也让他们自己来尝尝这一滋味儿。
  在心中有了想法之后,  乾隆并没有立刻提笔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君主回信,而是慢慢静候女沙皇的回复。倘若这位女沙皇识相一些,主动将她的前任沙皇们所侵吞的大清领土归还,  这仗也不是非打不可。
  后世曾有人归纳总结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当通过普通的政治外交手段无法达成目的时,双方才会爆发战争。
  没多久,从莫斯科圣彼得堡送出的信件也被人呈到了乾隆的案头。
  女沙皇语气温和,态度谦恭,先是利用她对大清文化的了解跟乾隆拉了拉家常,而后又说她会派人重新核实大清与沙俄的边境,绝不会随意侵占大清的土地,还请大清皇帝放心,沙俄是大清最为忠实的盟友。
  这封信乍一看上去似乎很有诚意,可事实上,仔细琢磨一下,就能发现沙俄女皇这番话说了等于没说。
  她既没有承认或者否认大清方面给予的控诉,也没有正面回答是否愿意归还大清被沙俄侵占的领土,只是含糊其辞地说会重新核实大清与沙俄的边境。
  对于沙俄女皇来说,只要能够熬过这段最为艰难的时间,等她腾出手来,大清与沙俄的边境怎么划分,还不是她说了算?
  乾隆没有被女沙皇看似谦恭的态度以及与书信一同送来的重礼所迷惑住,在看完这封书信之后,他将这封书信重重地拍在了桌案上:“通知傅恒,准备与沙俄开战!”
  自发出这封通牒书开始,乾隆所能够接受的回复就只有“同意”与“不同意”而已,没有第三种回答。叶卡捷琳娜二世既然拖拖拉拉的不想将属于大清的领土归还,那就由他们自己亲自取回来!
  而另一方面,在莫斯科,女沙皇也向手底下的军官下达了同样的命令。
  女沙皇十分清楚,大清皇帝既然能够因为国土之事而向自己问罪,自己给出的那封书信不一定能够让他满意,既然如此,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若是依照双方签订的合约,归还历代沙皇侵吞的土地,自然可以稳住大清,但这不符合沙俄的利益,到了嘴里的肉岂有吐出去的道理?
  叶卡捷琳娜二世这皇位本就是靠着推翻自己的丈夫得来的,底下的臣民们对她并不完全信服,若是她在这个时候再做出与沙俄利益背道而驰的事,那么她离被人推翻只怕就不远了。何况,向人低头,本也不符合叶卡捷琳娜二世本人的性格。
  她需要一场大胜仗,来向沙俄的臣民们展现自己的能力,巩固自己的皇位。
  顺利的话,沙俄可以在虎视眈眈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嗅到不对之前大败清军,让清军彻底闭嘴。
  ……
  傅恒奉命作为主将前往中俄边境,与驻守在边境的守军联手进攻沙俄,这一次,他的三个儿子都追随于他的身旁。
  长子福灵安已跟着傅恒一起经历了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事,行事沉稳值得人放心,却缺乏急智,在战场上难以立下奇功,却是个值得人放心托付后背的存在;次子福隆安在上回跟着傅恒一起攻下了大小和卓,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与福灵安相比,福隆安多了几分锐意,却少了几分沉稳,在作为先锋之时能够很好地将敌方切割开来,打乱敌方的步伐,但由于经验不足,心性不够沉稳,也有贪功冒进之嫌。
  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