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52章愿得此身长报国

第(1/2)页

原地休整一日后,  平叛军再次启程,三日后抵达了青州府。

        青州府的府治为益都,五千四卫营将士益都城外安营扎寨,  殷承玉则被安远侯,山东巡抚,  及青州知府等一众人迎入城中。

        因为红英军叛『乱』,不少百姓响应号召加入叛军。洗劫官衙和富户,如今益都城内一片狼藉,  街道上行人无几,  一片萧条。

        “如今红英军仍然盘踞卸石寨上?”殷承玉随一众官员到了官衙,  便问起红英军形。

        “是,  叛军实猖狂,  百姓愚昧受其蛊『惑』,现下卸石寨周围数个州县和村镇德百姓都举家加入了红英军。一旦有官兵靠近,  这些百姓便往卸石寨通风报信。”

        提起红英军来,  安远侯徐惠满面悲愤,他拍了拍自己受了伤走路微跛的左腿:“这条腿便是带兵搜寻二皇子下落时,  被那些愚民所伤!”

        殷承玉先前就注意了他的瘸腿,  看伤势倒不似做伪。他挑了挑眉,  却并未顺着安远侯的话往下接问起殷承璋,是继续问起了红英军:“那红英军的贼首有何能耐,竟能如此短的时间内,  蛊『惑』如此多的百姓?”

        大燕从前倒也出过小规模的叛『乱』,  那些流民首能聚集到数千人已经算是不少。

        像红英军这样短短月就聚集了三万人规模的叛『乱』,  已经是极少数。

        说起此事,倒是青州知府丁顺昌更为清楚。

        “这红英军的贼首,原先是蒲台尼姑庵的一个庵主,  名叫高幼文。高幼文自称是‘佛母’降世,能通晓前世今生。还创立了一个红莲教,这三年蛊『惑』了不少信徒入教,称只信徒今生能虔诚供奉红莲佛母,来生便能不受苦厄,投生富贵人家。山东这些年来灾厄不断,百姓生存艰难,但为了求来生能投个好人家,仍然节衣缩食,将仅有的粮食银钱供奉给教中。”

        “高幼文起事前,曾称心生感应,自供奉的佛像下挖出了一个石匣,匣中装有天书宝剑。后高幼文便天书降旨神剑斩邪由,举了反旗。因红莲教教众甚广,所有许多百姓追随。即便是未曾追随起义的百姓,叛军和官兵间,也都是偏向叛军,愿意为其通风报信。所青州卫几次派兵围剿都失了先机,实难对付。”

        殷承玉得皱眉。

        天灾人祸不断,百姓生活艰辛,便往往容易被一些邪/教哄骗。

        但邪/教『惑』人,百姓愚昧不假,可归根结底,还是如今山东饥荒太严重,百姓活不下去了,才只能将希望寄托虚无缥缈的来世。

        若是人人生活富足,如何会有这么多百姓轻易信了高幼文的哄骗?

        不论是安远侯,还是青州知府,都不动声『色』地将这次的动『乱』往百姓愚昧和红莲教身上推,却丝毫未曾反省己身。

        殷承玉默然不语,良久方才道:“派人多留意卸石寨的动静,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说完看向安远侯,终于提起了殷承璋:“二弟可有下落?”

        安远侯摇头叹息道:“山路陡峭,是夜晚。臣已经派了数百人四处搜寻,还是未有下落。”

        “命人继续找,若是人手不够,便再增派。”殷承玉终于装出一副兄弟深的模样来:“孤既来了益都,必会将二弟带回去,活见人,死见尸。”

        安远侯小心观察他神『色』,并未发现什么异样,略放了心,拱手应是。

        ……

        殷承玉长途跋涉,抵达益都已经是傍晚,几人大致回禀了如今的形后,便去了行馆休息。

        安远侯将人送至口,瞧着车驾离开了。方才回了住处,乔装扮后,低调地去了益州城外的一户农家。

        殷承璋正此养伤,见他过来,面『色』阴沉沉的:“太子今日可是到了?”

        安远侯报上去的消息,半真半假。

        当初抄小路夜袭卸石寨中计是真,但行到半路他就察觉了不对,想撤退。只是叛军狡诈,提前切断了后路。他前有狼后有虎,进退难,只能硬着头皮强行突围。

        因并未深入陷阱,他实际上只折损了千余人。

        只不过殷承璋当时被安排最后方殿后,不料正好往后包抄的叛军正面对上,混战中不慎跌落山间。

        安远侯带着人山谷找了日,才将人找到。

        虽然有危及『性』命,但此战惨败,若是报到朝中,受责罚事小,严重的是怕会皇帝和朝臣心中留下无能印象。

        这次文贵妃费尽力,才安排了安远侯陪殷承璋同来平叛,便是想叫殷承璋立下功绩,一是好让那些支持二皇子的朝臣定定心。二则是为了积攒和太子相争的本钱。

        只是不想出师不利,弄巧成拙。

        且一战后,安远侯便知晓这次的叛军不同往常,恐怕并有他想象中那么好对付。

        他到底久经官场,思索一夜后,便想出了法子——让殷承璋假做失踪,再刻意夸大叛军实力,设计引太子亲来山东平叛。

        二皇子失踪,山东大『乱』,再有比太子更合适的人选了。

        安远侯至少有七成握太子会来。

        只太子来了,他便可趁着太子和叛军交战时,设计暗杀。

        不论暗杀成功否,只太子出事,军心必定大『乱』。到时候再让殷承璋“死复生”,力挽狂澜,便能洗清前的耻辱。

        届时不会再有人记得前头的大败,众人只会记得二皇子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犹胜太子。

        “不出臣所料,太子已经住进了行馆。”安远侯捋了捋胡须,笑了一声,关切地看着殷承璋:“殿下伤势可好些了?”

        殷承璋点头:“好了不少,大夫说至多五日,便能痊愈。”

        当初失足跌落,中途被树丛挡了几下,他并未伤及骨头脏腑,只受了些皮肉伤。

        “那就好。”安远侯道:“殿下此好生静养,如今太子已到了益都,为防意外,臣往后便不再过来。若再有消息,便命旁人送来。”

        殷承璋虽被文贵妃宠得跋扈,但他大事上还算拎得清,知道安远侯是母妃特意派来助他,因此十分敬重,即便这破地方已经待得浑身难受,还是忍耐着应了下来。

        *

        殷承玉行馆休息了一晚,次日一早便召了巡抚庞义和知府丁昌顺前来,让人陪同视察青州受灾况。

        三人骑着马,侍卫的保护下,将益都周边巡视一遍。

        庞义和丁昌顺对于山东惨状倒是有遮遮掩掩,益都城外随处可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