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运河

第(1/2)页

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古往今来,无论是文物样貌才艺,纵使各有千秋,也总有人想决出个顶峰来。

        岑湘原本做好了浑水摸鱼的准备,可她从前年纪太小,未曾经历过品学会,以为只是普通的技艺比拼,万万没想到最后一轮的考核要比前头这些更是难上许多。

        最后一轮比试时,场中四人只需从时赋、经义、策论三项里自行选择一项撰写,再由宰辅王爷们按文章优异排出名次。

        这三样俱是为了入仕准备,便是做了官,也依旧要写,国子监的课业里并不要求女子贯通,相关的教学也大多是在思恩堂便已教授了,岑湘却正好错过了那段时间,连时赋的格式也只知道个大概,她又乐得清闲,并未好好学过。

        她本意是替人出头的,既已败了范文先便该功成身退了,可到了这地步也有些骑虎难下,总不好太丢自己的脸,若是半个字也不会写,那也太尴尬了一些,有些对不起自己方才嚣张的嘴脸。

        况且一旁还有方才被范文先求助的钟鸣玉。

        眼前这个钟鸣玉,是一白面书生,看着清俊儒雅,此前也没放出什么不敬之言,倒是比范文先要顺眼许多,他本就相貌不赖,加之前几轮都是表现优异,岑湘早早便注意到了此人,方才听季濛说,这钟隐因是去年才入的唐虞书院,为人聪敏勤学,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却已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就连如今唐虞书院的夫子,已退的国子监前任司业都对其赞不绝口。

        范文先都是她绞尽了脑汁才占的上风,还是因对方轻敌,又经过前几轮比试头脑不清醒,一时糊涂才侥幸赢过,对上钟鸣玉,她没什么把握。

        眼下何止没有把握,她甚至不知道该写点什么,旁人尚且还会提前备些应对的方案,她临时起意,毫无办法。

        岑湘的小脑袋只好迅速把各种针砭时弊、释经辩史的想法过了一遍……要不经义?虽然她的四书五经学的粗糙,可对比时赋和策论来说,这个总要拿手些,她对里头许多学理本就有不同看法。

        比如圣人所云“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可如范文先这样的人,不可谓不博学,却依旧如此出言无状,果真如夫子所说,学识多了,便会懂得守礼,便不会离经叛道吗?

        比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

        何以读书入仕才算上品呢?原先青州的知州,寒窗苦读二十载,快五十岁才做上了官,可青州照样民不聊生,如果后来没有父亲带着百姓开垦田地,没有那些“下品”的活计,人们又何以为生呢?而太学里又说政者,应当克己复礼,为政以德,可这天下都是征战来的,让上头那些人克己复礼不贪不夺,违背他们本心不说,更无异于和流氓讲道理。

        当然后半段是不能写的,好在她思维广,也能条理清晰地写上一些应付场面的话。

        正思忖着,周围的人却都已经开始作答了,岑湘心下没底,抓耳挠腮准备先填两个字再说时,远远传来仪仗之声,接着有太监尖利的声音传来:“皇上驾到——”

        她抬头望去,透过几重帷幕和数十宫娥,坐于銮驾之上的,确是咸德帝无疑。

        见陛下来了,场中众人纷纷跪地行礼,山呼万岁。

        秦铳道:“众卿平身。”

        “谢皇上。”

        很快便有太监近前禀报了当前的情况,秦铳的目光便投向了场中,缓缓道:“看来朕来的正好,这比试正是最热闹的时候,诸位不必多礼,学生们也勿要拘谨,无论是庙堂食禄还是诸国纷争,只要有理有据,大胆去写便是。”

        尽管他这样说了,场上众人还是明显拘谨了起来,岑湘悄悄打量着如今的咸德帝,他多年积威,甫一出现,整片御招林便充满了威压的气氛,他应是处理完政事才来,一身黄色龙袍,端坐上首,俯瞰众人。

        场中的学子们战战兢兢书写着,唯有岑湘心不在焉。

        镜湖比武时她也远远见到过咸德帝,但不如这次离得近,他如今已年过五十,身体还算健旺,眼角却早已生了纹路,暴露了些老相,只长眉下一对眼瞳还算有神,深邃的让人无法捉摸。

        咸德帝不算勤政,但做个守成之君也算中规中矩。

        原本不论是时赋策论还是经义,都是做给官家看的,若是皇帝没来,那必然是几位大人王爷们,进行评点,按照前几轮的筛选,他们的定夺也算公正,可眼下,咸德帝来了。

        岑湘忽然想起先前在酒楼里,曾有同学说,前些年严景城胜出,做的是一篇《咸德感赋》,岑湘未曾看过那文章,但是凭这文题,也能略微猜到一些。那么若是她没有猜错,其实最终决定他们几人成绩的,是皇帝。

        眼下她无论是选择写什么论题,最要紧的,是对上咸德帝的胃口。

        可这位皇帝的喜好,她又如何能知?她回京才多少日子?

        岑湘咬咬牙,犯了难。

        她出神的太久,在剩余人数本就不多的比赛场中便显得格外突出,很快便有人察觉她的不对劲,四周渐渐有了私语声。

        而皇帝似乎也感受到她试探性的打量,冷峻目光横向了她,岑湘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将脑袋深深扣了下去。

        她低下头,杵着毛笔,暗暗冥想,到底这位皇帝喜欢听些什么。

        思绪渐渐抽离,她开始忆起傅家和这位皇帝相关的桩桩件件——

        史书工笔是一回事,她的个人情绪是另一回事,她对这位咸德帝的印象看法,几乎都是负面的,除了最初给父亲胡乱指婚,害父亲母亲遭受牢狱之苦,后来又因为父亲反对修筑行胤运河,一家都被贬回祖籍,再后来更是因为萧将军……

        等等,行胤运河?

        岑湘的思绪到了这里,忽然停住了。

        据说当年咸德帝为修邗沟,派工部画了图纸,准备大兴土木时,父亲却在听说行胤运河的距离长度后,极力反对,认为此事劳民伤财,犯颜苦谏,最终触怒了咸德帝,被贬回了祖籍屏西,行胤运河的修筑毕竟耗时耗力,咸德帝一时的构想未来得及有具体的章程,朝中持反对意见之人也不少,随着父亲的贬谪,这件事竟也暂时搁置了。

        可此后又过了四年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