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抉择

第(1/2)页

这戏剧化的转折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倾慕”祁王已久的岑湘。

        变故横生的次数太多,她以为自己已经麻木了,但祁王这从天而降的一句话,还是如同一声惊雷砸进了她的青青草原。

        岑湘回过头望向那个男人。

        他的姿态同样分外笃定,连岑湘也不由怀疑,是否自己曾经翻墙偷看过他,致使他产生这样的自信。

        睿王更是怎么也想不到,祁王会在此时出来坏他的好事:“七弟,即便你府中没有镜子,也不该这般毫无分寸,不知礼数。”

        “臣弟知道三皇兄急着效仿舜帝,拥娥皇女英二妃,但请皇兄稍安勿躁,臣弟所言句句属实。”他不紧不慢,并不为睿王所说的话所恼,但他平静无波的语调配上看似陈述事实的话语,已经足以触怒睿王。

        他意有所指,秦悬若只能暂时压下怒火,低下头诚挚地向皇上解释道:“父皇,儿臣并无效仿舜帝之意,儿臣只是希望后院和睦,让旸能更好的辅佐大胤基业。”

        “好了,朕知道你并无此意,今日是佳节,动不动便跪下做什么,起来说话吧。”

        “秦晔,你搞得什么鬼?”有了皇帝这句赦免,睿王这才起身质问秦晔。

        “臣弟只是觉得,皇兄方才所说盐策有些耳熟。”秦晔仿若未曾察觉皇帝与睿王的不耐烦,一字字清晰地说。

        睿王眉心一紧,他侧目看去,一向气质不打眼的七弟一身蓝色的宽袖蟒袍,长身玉立站在殿中,不知不觉,竟已与他并肩了,身上更是不知何时多了分细微而从容的狂傲。

        他近来去了太子跟前,风头确实比过往要强盛一些,但他那时只当他是狗仗人势,从未如同今日这般,近距离的感受他身上所挟的压迫感,更未如今日这般,被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别去风头。

        而他所说的话,也正中了他心虚之处。

        “先帝七年,江浙私盐商贩猖獗,更有穷苦百姓售贩私盐为生,槽船上俱是查不干净的私盐,盐徒勾结官府,贿赂衙役,私盐屡禁不止,甚至灌及潜川,致使地方安定破坏,官政形同虚设,直到五年后,先帝派巡盐史傅卧雪沿途治理,他四下江浙,为了治理私盐之事殚精竭虑,事必躬亲,有无此事?”

        祁王提起先帝之时的事情,不免勾起众人回忆,岑湘忍不住向傅廉靳瞥去,恍惚间似乎看见,父亲红了眼角。

        “汲海煎雪,浪虽千里涌,煮海之民无米以炊,猛火烹盐,不若烈日偷闲。”太子虽未得见,但显然也听闻过那时相关事情。

        “是了,先帝十七年时,傅御史在汀州写下的这句词,相信各位都还记得,理清漕运,减轻赋税,推行票盐,征纳折价,调遣各地官民势力缉私,项项举措力挽狂澜,最终平息了江浙私盐的泛滥,仅这五项,便有两项与皇兄所提建议不谋而合,甚至可说别无二致,皇兄,你如何不算拾人牙慧?”

        “对对对,”太子恍然,急忙道,“皇弟啊,有求胜心是好事,爱慕佳人也能理解,可你拿傅家御史的主意来搪塞父皇,这可就不太好了吧。”

        “是啊是啊,”太子的党羽也很快应和,“五中其二,这三管齐下,岂不是只有一管是睿王殿下想的?”

        “你们……这……”睿王难得的张口结舌,他看向坐于下首的应无策,对方却犹在出神,并未看他。

        “父皇明见,儿臣之策却与傅御史有所相似,但本就都是治盐之法,办法相通也是有的,况且儿臣所提并无私心,既然傅御史的五策能使江浙盐事平息,儿臣自信这三条同样能解决蜀中盐案啊。”见应无策不看他,睿王怒其不争的同时也反应极快地想到了辩词。

        “好了,终究是悬若答对了题,你们几个,方才问你们盐价,可有一个能同他一般对答如流的?朕看悬若所求也并非难事,便是将傅家小女许配给……”

        祁王大概翅膀真的硬了,富有磁性的嗓音再在有力地打断了咸德帝:“父皇,十几年前傅侍郎有妻有子,却被陈太师看重,是父皇下旨让傅大人迎娶陈家千金,后来傅大人被诬陷入狱,但他宁肯入狱犹不弃糟糠……今日若不是傅小姐倾慕与我,嫁与皇兄又有何委屈,何故推三阻四?”

        岑湘心想:要死,刚才她怎么没想到前面那些话反驳皇帝!

        耳边祁王的无规则论述却还在继续:“父皇,今日本是有情人眷属的乞巧之日,看在傅小姐一片痴情的份上,请求父皇,将傅小姐许配给儿臣。”

        他这第七个儿子,从前是敢这样从容不迫与他理论的性子吗?

        咸德帝觉得自己有些恍惚,他的目光犀利的眯缝起来,想要在祁王身上寻找一些端倪,但他一派闲适,似乎这样的状态场合只是寻常。

        他的目光再次再两个儿子之中摇摆起来,凝视了一阵,他又定定看向那个面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