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三十章chapter30

第(1/2)页

郑清婉自认最大的优点是识趣,会看脸色。谢毓不想挣扎情感,她就跟着转向自己喜欢的领域,好似先前拍开谢毓手的那个人不是她。

        “那可真是个好消息,我在家的时候还正犯愁呢,妆品在女学开展得极好,满香阁都买断货了,你敢信这才只是第一天!”谈到生意,她的小脸熠熠生辉起来,眼睛里璀璨流光,像是缀了满天星。

        谢毓看她面色一瞬间变化,心情也舒缓多了,感到又好气又好笑,“别人娶妻是娶了个管家婆,我娶的妻不单是管家婆,还是个小财迷。”

        “那当然了,钱才是最可靠的。”她丝毫不客气地应声,“说句没出息的话,我还没体验过上万两银子摆在面前看的感觉呢。”

        尤其在古代不用选择许许多多的理财方式来跑赢通货,只要国家不盲目扩大生产,货币流通便是稳固可靠。

        “那你要是跟皇后一样关在屋子里,有再多钱不也花不出去”他看着那张得意的小脸调侃道:“倒不如捐出去造福百姓了,万两雪花银足够上万人生活一阵了。”

        “你可知,后党这些年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为了那虚无缥缈的皇位,这次更是下狠血连赈灾的银子都下手了。”谢毓为了一击即溃,呈上的奏折里着重陈述了这一点,当然也不忘好心指引说是后党所做一切都为了皇位,所以才引得龙颜大怒。

        郑清婉知道在原书里后党下场并不好,皇后幽居冷宫,其母家男子无论年幼,一并斩首,女子流放千里,病死途中居多。下场惨烈,闻者皆惧,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其求情。

        按理说只是因为废后就判死刑根本站不住脚,可谁让查出后党尤以皇后母家最为猖狂,挪用赈灾善款,假造圣旨征税,桩桩件件与死罪判决撞了个满怀。彼时女主贤妃大仇得报,还特意去凤仪宫看过皇后。

        太子当时也因受不住此等打击,病逝东宫,留下年幼的皇孙。朝臣请立皇长孙为皇太孙也被皇上驳回,理由是不可担大任。一直到死颁布遗诏的时候才明确指出立六皇子为皇太子,继承大统。

        其实皇上完全可以早些下旨,只是后期因为贪恋贤妃的温柔,皇上犹疑了。他知道她想要皇位,但他不在乎,他只是想用皇位来把贤妃箍在身边。

        也不知该叹一句是可怜可叹还是可歌可泣。皇上最后真的爱了,临走前握着贤妃的手求她说句爱他的话,贤妃也没说,只淡淡得抽出来手,替皇上掖好被角。

        郑清婉看书的时候还因为这心口发堵,受不了两人的错过。如今身在书里再去看,也体谅了女主的心境。

        就比如之前郑清婉一直认为是贤妃派人下毒腐蚀了太子的身体,所以太子才会绷不住情绪波动剧烈一命呜呼。

        听完谢毓的描述才算勾勒出全貌,原来太子的病早就有了,贤妃是催化剂,皇后倒台是诱因。

        但是皇后彻底倒台发生是在女主加封皇贵妃之后,书里压根没有今天晚上这一幕,她无端端地何时被皇后盯上了都不自知,更遑论如同原书一般与女主作对。

        谢毓听她说不明白被盯上这点,解答说:“盯上你是因为当时给驻边大将军信的时候没做好隐蔽工作,后党跟着的人刺探到,后派人潜府偷盗。我当时没有制止,主要是想看看对方的后续动作。其实我也没想到最后他们的落脚点是你,可能是你比较好操纵,身份又特殊吧。”

        郑清婉一时之间不知作何感想,书里原身没有写信,后党没有实有力的证据在手里,怕打草惊蛇选择了沉默。

        她只是因为写了封信就改变了剧情的走向,把皇后倒台提得更前了些。尽信书不如无书,单纯从小说上帝视角看问题容易走向歧途,毕竟书里也不可能随时随地描写主角的心路历程。

        而她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个体,看书是完全对付不了的,原书把握个大体脉络即可,其他的还得自己悟。

        既然情节可改变,谢毓的感情也当是能的。

        郑清婉有意试探,擦边球式的问道:“那贤妃娘娘呢?今晚看她在皇上身边,算是解了禁足?”

        谢毓微皱了下眉,点点头:“皇上那边已经松口了,慧远大师的批命今早朝会的时候会有人递上去,今日便是正式的解禁日,六皇子和三公主也会被接回去,往后会越来越好的。”

        他说完,马车便驶到了王府,郑清婉看谢毓的反应有心再追问什么,也不由得闭了嘴。

        去时月色遍野,回时三更天已过,马上曦光吐露,初日冉升。

        谢毓下车后望向皇宫的方向,眼里波谲云诡,一片暗涌流动,带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悲伤,叹息般地问道:“若瑶,皇位有那么好吗?”

        “宫里头日子难过,没个东西念着怕是挺难熬的,但是景之,我说的那句话是真的,我没想过皇权争斗那么复杂的事情,我就想过安稳的日子,跟我爱的人一起。”郑清婉走过去主动缩短了两人的距离,重新握住她之前甩开谢毓的那只手。

        “赚钱是我的爱好,你能尊重和理解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