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七十三章chapter73

第(1/2)页

谢珣亲自选出来了样卷,诸位大臣又都是人精。殿试结束,原本需要两天才能改完的卷,读卷官和内阁困在东阁仅用了一个通宵就选出了十份,送到了谢珣的桌上做最后定夺。

        无他,一百个贡士,歌功颂德者大半,只占一边者二十,剩下的人里面,大胆涵盖了两者并且词藻遣句还算拔尖的就那么几位,找出十份来都是勉强为之。

        翌日一早,谢珣在明正宫召见了他的老师徐首辅,将那日他在东阁画圈的样卷和另两份一并递过去,“老师以为,这三份谁当魁首为好?”

        徐首辅参与了阅卷全程,扫一眼便知三份考卷的情况,点了中间一份说:“此卷行书文体严谨客正,批判得当,可为状元之选。皇上您选的样卷虽好,微臣总觉得言辞有些过于激进,授予探花为宜。”

        谢珣轻笑:“老师难道不觉,这激进的文风颇有老师当年的风范吗?要不是知道老师您已经多年不开席,朕还以为老师您又得了爱徒呢!”

        “微臣惶恐。”

        谢珣没扶跪在地上的首辅,他招手去了覆在上面的名帖。

        他倒要看看这激进的文风出自何人之手。

        “陆茗瑞?”谢珣拧眉,惊诧出声,觉得此名分外眼熟。

        他看向站在旁边伺候的小顺子,后者忙解释道:“忠勇侯。”

        徐首辅跟着心里也是一惊,陆茗瑞他是有印象的,当年他还在上书房教书,陆茗瑞年纪不大,但是悟性极佳,聪明伶俐,是个可塑之才。后来陆父出事自裁,陆茗瑞自此退出了上书房,他还好一阵可惜。

        忠勇侯一家连过年都不许入皇宫参与众臣朝贺,久而久之,连谢珣自己都淡忘了还有这么一号人物。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赏识的有志之辈会是当年劲敌党羽之子,一时间神色有些微妙。

        君臣二人静默无声,半晌,谢珣起身将徐首辅扶了起来:“是朕错怪老师了。就依老师之言,不强求擢为状元,定为探花,不,传胪吧。”

        谢珣盘算着,陆茗瑞身为罪臣之子,即便当年尚幼,未与其父参与夺嫡,前三甲的担子始终还是担不得的。

        时隔多年,谢珣早就不再忌惮像陆茗瑞这种无名小卒,他只是好奇,先前一直默默无闻,怎会突然想起参加科举一事?

        他连夜宣了陆茗瑞进宫。

        陆茗瑞自接到圣谕的那一刻起,悬着的心才落到了实处,他赌对了。

        殿试那题不是二选一,而是内外兼得,谢珣之所以那么问,就是想看看有没有人是真的不畏强权,敢于谏言。谢珣登基十五年,走到今天,尤其是边关正在起战事的今天,绝对不是想要匡扶内政的臣子。

        陆茗瑞清清楚楚地记得当年还是太子的谢珣与首辅当堂驳论《鱼我所欲也》,所有人都信了首辅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有谢珣说“欲为皇者,治国道,要么兼生,要么兼死,绝无性命仁义取其一,还能立世之可能。无命,无福消受仁义之益处,空得谥号;无仁,百官怨愤,民情哀落,无命坐稳金銮宝座。孤不选,孤皆所得。”

        所以陆茗瑞才大胆地开头就点明两者都选的用意并早早离场,只有这样,卷子才有可能被谢珣亲自看到。不然,要是读卷官和内阁依照题本意来评判,陆茗瑞是彻头彻尾地跑题了。

        他当时想着,反正都进了这一百名,再不济也能是个同进士出身,不如放手一搏,引得皇上注意,彻底翻盘。

        幸好,他赌对了。

        谢珣并非昏君,他虽有时色令智昏,大抵还是个明事理的君主,当年陆父一事败露,谢珣没有对无辜的谢珣痛下杀手,足可以见得。

        那他何不利用这个昔日同窗的情谊,彻底地让侯府摆脱权贵边缘的阴影,扬眉吐气。

        对于皇上问他为何突然参与恩科的问题,陆茗瑞早有准备,他信誓旦旦地说:“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微臣不想一辈子只拿着爵位俸禄却不能做忠君之事,微臣不甘。”

        “好一个不甘!”谢珣扺掌大笑,他年纪渐长,就喜欢不兜圈子的人,痛快。

        “那你在策论中所说的生财商贸之事,可是信口雌黄,凭空捏造,惯说些好话让朕开心?”谢珣敛了神色,身体略微前倾,坐在高台之上睥睨着陆茗瑞。

        “微臣不敢。”陆茗瑞俯首帖耳,无不顺服。

        谢珣派人查了陆茗瑞袭爵后的一切经历,发现他常去女人堆里过活,只认真准备了三月初次参加会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