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沿爷爷足迹捐建希望小学

第(1/2)页

  7月10日这天上班,李爱华在地产公司,他在审核关于捐建海城卢湾区儿童福利院的计划。憾

  这个专班行动蛮快的,已经在卢湾区相中了一块地皮,涉及到拆迁的问题。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沟通处理。

  项目计划已出,上扫海城相关部门了。

  李爱华审核完计划,签了字。

  原先他是想尽快解决小爱华的生活环境。

  现在,倒不用着急了。

  因为黄卫红已经用另外的方案解决了小爱华的环境问题,他买下的房子手续已办好,其中一套开始了装修,半年之内,小爱华就可以和凌阿姨一家人住进去了。

  处理完一些紧急的事情,李爱华准备出去自己调制一杯饮料。憾

  对他来说,助理调制的东西难以入口,只要有时间,他都是亲自调制的。

  刚拉开门,就看见助理站在门口,举着手准备敲门。

  “什么事?”李爱华办公的时候是很不喜欢被人打扰的。

  助理尴尬一笑:“是那个乌记者找来了,等了好半天。咱寻思那不是走了黄老师后门的吗?所以……”

  “哦……”李爱华一拍脑门,想起来在鹏城,自己亲口和人家约了7月10日。

  “你去请过来吧!”

  李爱华说完,还是迈步走向茶水间,他决定顺便给那位乌记者也泡上一杯果味的奶茶。憾

  他在茶水间调制完成,端着奶茶杯过来时,乌记者已经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等着了。

  “李总,打扰了!”

  见到李爱华,乌记者站起来,颔首致歉。

  显然她也打听到了李爱华不喜被人打扰的习惯。

  乌记者今天穿着一件淡黄色的休闲T恤,下面配一条紧腿的牛仔裤,头发在脑后梳了一个高高的马尾。

  看起来干净爽利,带着些许的清纯。

  淡黄色很衬皮肤,如果用后世网络语言来说,那就是肤白貌美。憾

  与在鹏城的记者招待会上见到的形象大相径庭。

  那天她是一身深色系的职业裙装,头发在脑后盘了个发髻。显得专业又正规,还透出一丝严谨和犀利。

  乌晓丽见李爱华定定地打量自己,她脸微微发热,轻声叫道:“李总!”

  李爱华收回目光,轻抿唇瓣:“乌记者,你很准时!”

  “谢谢李总!”听出李爱华语气中没有责备的意思,乌晓丽马上放松下来。

  李爱华把手中的果味奶茶往茶几上一放,示意她:“乌记者,请喝茶!”

  “谢谢!”乌晓丽接过茶杯。憾

  她双腿并拢,从在沙发上,轻抿一口,然后猛地抬头看向李爱华。

  因为,她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好喝的奶茶,李总还贴心地加了几块冰。

  李爱华淡淡地问道:“怎么样?合口味吧?”

  他早就找人调查过这位乌记者了,她喜欢香蕉的味道,另外痴迷于柠檬,所以,李爱华配奶茶的时候,用了香蕉和柠檬的果味奶精。

  七月的京城,是火热的季节,乌记者又在接待室等了几个小时。所以,他特意加了几块冰。

  这时候,喝上一杯自己喜爱的酸酸甜甜的冰镇奶茶,真是惬意极了。

  乌记者满脸欣喜地望着李爱华:“李总,您太细心了!”憾

  李爱华则微微一笑:“彼此彼此!乌记者也能一下子找到我的地产公司来,你的情报也很准确。”

  说到这里,两个人都放松地大笑起来。

  乌晓丽此时递给李爱华一个小文件袋:“李总,我是来交考试卷的!”

  李爱华扫了一眼,然后浅尝自己的杯中咖啡,轻声道:“嗯,你说一说吧!”

  乌晓丽收回文件袋,打开,从里面取出一份文件。

  摊在茶几上,轻启红唇:“李总一直热衷于慈善,旗下实体有养老院,听说最近正在立项儿童福利院。但李总做得最多的,则是捐建希望小学。”

  “据了解,李总一共捐建了六所希望小学。憾

  1990年5月19日,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基会,在皖省金寨县修建了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

  李总马上响应,于1991年7月,在革命老区井冈山修建了第一所希望小学。

  从此,李总每年都会新建一所希望小学。

  比如安顺希望小学,泸定第一希望小学,泸定第二希望小学……

  今年李总即将交付的是延河希望小学。”

  李爱华眼眸中有光在闪动,他问道:“乌记者看出点什么来了吗?”

  乌晓丽似乎很激动,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扑闪扑闪地,点头:“我认为李总是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在革命老区捐建希望小学!”憾

  乌晓丽说到这里,十分激动,眼中似乎有泪。

  “李总,谢谢您!

  我对小学语文课本上,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课文一直还记得。

  那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

  感谢您为革命老区的教育和发展所做的一切努力。”

  乌晓丽的情绪也感染了李爱华,他站起来,倒背着双手在屋子里踱步。

  然后转身在乌晓丽面前站定,眼中绽放光芒,问:“乌记者,你记得老人家的那首《长征》吗?”憾

  乌晓莉也从沙发上站起来,眼睛盯着李爱华,似乎找到了知音。

  “记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憾

  乌记者读到这里,李爱华心情激动地接过来朗诵。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两人沉浸在一种向往和回忆中,屋子里静悄悄的。

  过了好一会儿,李爱华才出声道:“乌记者请坐!”憾

  两人重新坐下来,李爱华微眯着眼睛给乌记者介绍道:“我是沿着爷爷的足迹捐建希望小学。”

  “我爱人的爷爷是一位红军战士,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她们一家,她父母和四个叔叔全部牺牲在战场上。

  这是一个革命的家庭,为和平事业奉献了所有。”

  “我捐建希望小学,一是为革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微薄的力量。

  二是重走爷爷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