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唐后宫

第(1/2)页

所谓采选,是指采选大唐宫廷定期向民间采选良家女入宫的一种行为或者说制度。

        皇帝选良家女充实后宫和太子东宫以及诸王王府,再从入选的良家女中选取更好的册为嫔妃、太子妃、王妃。

        唐代宫廷定期向良家征选女子,一批又一批十几岁的良家女就这样选入深宫。这些女子除了姿色出众和有特殊机遇而选为妃嫔的以外,大多数以普通宫女身份供职宫中,了却一生。

        选采良家女看似是为了太子和诸王选妃,以保持皇家良好的血统,而事实上,只要美色、才艺超众,不论出身是贵是贱的女子都有可能脱颖而出,登上后妃宝座。

        比如唐玄宗,他风流倜傥,曾派遣花鸟使四出,采选天下美色女子,召入深宫。

        这些花鸟使自然不看门第、身份,不分贵贱,只看姿色,凡是美艳的,不管出身是什么,也不管是否婚嫁,全力虏入深宫,以供皇上受用。花鸟使为玄宗选取了许多美人,但却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诗人元稹在上阳白发人中这样描述花鸟使满怀墨诏求嫔御的情形:

        醉酣直入卿士家,闺闱不得偷回避。

        良人顾妾心死别,小女呼爷血垂泪。

        十中有一得更衣,九配深宫作宫婢。

        姬长安认为,改变,势在必行。

        姬长安想了想,把采选制彻底定了下来,不过时间改为了五年一次,年龄范围为十岁至十六岁尚未婚聘的姑娘,同时减少了选择的人数,只求保持最低限度。

        后宫妃子的来源其实除了采选以外,主要还有礼聘,进献以及仕宦获罪三种途径。

        礼聘指士宦子女没为宫奴。

        唐代豪门大族的女子和士宦人家美名远播的女子朝廷进行挑选,然后礼聘入宫。

        这些礼聘入宫的女子大多出身高贵,气质高雅。她们有的来自亲国戚,有的来自权门贵族。其他以德、才、美色闻名而礼聘入宫的则是士宦人家的女子,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徐贤妃,以才学驰名,聘为宫中才人。

        后来的武媚娘以美色礼聘入宫,后做了皇妃。

        这些礼聘入宫的女子,受到皇家的特别优待,往往一入深宫就予以册封,成为有名位、身份的妃嫔和女官。

        而进献则是指一些醉心天仕途的官吏往往将色、艺俱佳的女儿和治下才、色双绝的女子进献给皇上,送入后宫。

        唐代著名诗人和大臣崔湜于个人前程的考虑,甘心将美艳的妻子、女献给太子,送入太子东宫,从而获得高官。

        崔湜被同僚讥讽,称他进艳妇于春宫,但他却因此飞黄腾达,平步青云。

        唐代秘书监郑普思主动将女儿献入后宫,遭到正直大臣的指责。

        至于最后一个,仕宦获罪,子女没为官奴则是宫女的一个重要来源。

        不过,这些获罪没入宫中的女子往往是宫中最低层的苦役者,从事最艰苦的劳役,奔波苦累终生,但是个别的也能跳出苦海,成为宫女中的人上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