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入青州

第(1/2)页

青州之地,皆以方城为主。方方正正,中规中矩。

        城内建筑,何处为富人之地,何方为百姓之所,东西街道宽有几丈,南北主路横有几许,划分明确,皆有定数,令人一目了然。

        肖逸初看之下,心中颇有微词,暗道:“儒家将贫富分开,等于将人分了三六九等,岂令百姓诚服?”

        但了入了城之后,发现情景完全与自己想象的不同。

        只见一名锦衣华服,手持折扇的翩翩公子走在一群百姓中间。百姓见之,无不与之行礼问询。

        那公子也十分谦逊,每每回礼,从不落了一个礼数。

        待那公子过去,一名中年百姓对身边十余岁的孩子说道:“徐公子也是贫寒出身,寒窗十年,终于取得了功名。你日后一定要以徐公子为榜样,好好,谋取功名,为天下百姓效力。”

        那孩子用力地点了点头,目光坚定道:“父亲,你放心吧,孩儿一定努力。”

        肖逸心神震动,不禁停了下脚步。

        道家不争,认为世人应当遵循自然规律而行。可是儒家之行为,却想通过自身努力,逆势而为。

        此行径已违背了自然无争之道,但是肖逸心中隐隐觉得,此行径对于人类而言,颇有益处。

        他思索片刻,忖道:“人有无限潜力,若是与全部存着无争之心,又如何能发挥出自身的潜力来呢?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灵之长,不正是发挥潜力所致吗?”

        此想法与道家无为颇为相悖,但是他经历百家论道之后,思维渐趋成熟,很快就找到二者平衡之点。

        他心道:“儒家之道,可令人上进道家之道,可令人心境平和。无欲中求所欲,无为中求所为。二道结合,既不伤身,又可上进,最好不过。再者,儒家之道在争,却只是大自然中的小自然而已,并不违背大道无争之意。我专注一点,以偏概全,还是有些着相了。”

        想通此点之后,再看百姓行径,也觉得自然起来。

        再往里行,只见此地百姓都十分有礼,相互之间,颇为敬爱。但肖逸初来乍到,总感觉众人之间略有些生疏,不似其他地方百姓那般热情。

        申亦柔似乎看出其心思,解释道:“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人与人之间就应对如此,今日之交甘如饴,却难保一生之交如饴。唯有此等如水之交,方能长久。”

        肖逸经历了地问历世的考验,对人际关系甚为了解,平素又思考过此类问题,一经品味,登时了然,点头道:“不错,正该如此。”

        当二人关系过于密切,不仅二人心态会有所变化,而且相互期望也会在无形中增长。都某一日,期望高于现实时,关系就会破裂。到头来,还不如一开始就淡如水的好。

        这里人物风俗与豫州佛家之地完全不同。在豫州,百姓看了二人模样,皆会上前问询提供帮助,可是到了此地,百姓根本没有主动上前帮忙之意。如此,想找一家借宿倒有些麻烦了。

        而且,肖逸发现,此地百姓看人时,总是看上一眼就别过头去,从不多看一眼。他对儒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