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章

第(1/2)页

等陶春兰回到院里,江舒云说:“妈,你用不着这么低声下气地对她。”

        陶春兰叹道:“不这样不行啊,咱们两家是亲家,巧婶以后就是你婆婆,对她客气一点你和卫东结婚后日子也好过一些。”

        江舒云想也不想就道:“这个婚没必要结了,我也不想再看这位巧婶的脸色。”

        张巧燕为人势利又刻薄,摊上这么一位婆婆以后哪里还会有好日子过。

        而有其母必有其子,赵卫东是什么样的人完全可以想象。即便是原身都对那位未婚夫没有半点感觉,只当他是同村一个年纪较长的男人而已。

        陶春兰顿时一惊:“亲事已经定了几年了,还能不结婚吗?再说,咱家还收了赵家八百块的聘金呢。”

        江舒云不以为意道:“定亲的时候我还没成年,不懂事,国家也不承认娃娃亲,就算悔婚也不违法,把聘金还给他家就是了。”

        这个时代的律法和大熙朝有很大不同,简直称得上是翻天地覆的变化。

        但不得不承认很多都是进步的,对于女性的地位而言尤其改善了不少,那她当然要充分享有自己应有的权利了。

        “八百块呢,这、这要怎么还?”陶春兰觉得二姑娘说的太不可思议,悔婚就算了,这八百块哪里还得上啊。

        江海涛也听呆了,差点一斧子砸到自己的手。

        这年头一斤大米市价才一毛八,以往他腿脚还好的时候,夫妻俩一个汗珠摔八瓣伺候那十亩地,一年上头也就赚五百来块。

        自从摔坏腿后江海涛干活不方便,收成减了几乎一半,家里入不敷出,这几年都靠那八百块钱在贴补家用,现在已经用得所剩无几了。

        明年要是年成不好,搞不好还要再借钱,拿什么还给赵家?

        张巧燕说话确实难听,但有一点可能没错,自家二闺女这些年光读书去了,不知道挣钱的艰辛与养家的不易,才会轻飘飘地说出这番话来。

        江舒云缓缓道:“这个钱我来想办法,会还上的。”

        陶春兰禁不住苦笑,还能想什么办法?

        他们夫妻俩这几年都已经想破脑壳了,能做的也都做了,根本没有什么好出路,要不家里也不会是现在这个光景了。

        二闺女读了高中,倒是可以不必再务农,兴许能去县里找一份轻松点的工作。

        但据她所知,就算县里的中学老师一个月工资也就四十块,要干差不多两年才能挣到八百,还钱谈何容易。

        而且当初订亲时赵家还花钱摆了几桌酒席,村里村外的人都知道,赵家人最是要面子,赔本的买卖肯定不会做。

        赵卫东比江舒云大了三岁,早就想把人娶过去,只是当初江舒云还没成年,又一门心思在县里读书,这才勉强忍了下来。

        如今小云没考上大学,正合了赵家的意,所以张巧燕刚才嘴上说晦气,对于这个结果是求之不得,可以马上把婚事办了,这才没有真的翻脸。

        但二闺女没考上大学,心情不好,又差点溺了水,陶春兰不好打击她的信心,再把人刺激一回,就应道:“行,慢慢想,不着急。小云你先进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