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节我可以不要,但你不能不给

第(1/2)页

  徐恩增杀气腾腾旳走了,是自己死还是别人死,这个选择题很好做,况且对于党国的精英来说,良心和道义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

  接下来的几天很平静。

  果党这边有意进行收缩,地下党则进入了蛰伏,两个租界继续歌舞升平,大家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共同维护着这片难得的安宁。

  期间左重亲自去了一趟伊丽莎白医院,确认了那个叫龚自在的苟叛徒没死,这才将相关的情况告诉了老K,让其转告了沪上方面。

  由于得到了提醒,地下党没有着急再次灭口,上次他们成功了迷惑了特工总部,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可这次就没这么简单了。

  面对陷阱贸然行动很不明智,前期的情报侦查、行动的各项准备必不可少,这都需要时间,还好叛徒处于昏迷中,不用太过着急。

  左重处理完这件事就给自己放了一个假,每天带着何逸君穿梭在沪上熟悉道路,战事一起,这座东亚谍都将会是特务处的主战场。

  要是连地形都不掌握,怎么跟日本人斗,几十年来对方在这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公共租界的虹口更是如同一个国中之国。

  最早来沪的日本人大多居住在虹口的吴淞路、武昌路一带,以开设钟表店、服装店、照相馆等小本生意为生,  经营技院的也不少。

  上次大战后,  日本纺织业开始大规模投资民国,  在虹口、杨浦开设了很多纱厂、纺织厂,与之相关的人员源源不断踏上这片土地。

  民国十二年沪上到长崎的定期航线开通,  两艘轮船往返于两地之间,日本侨民在沪人数持续增加,占沪上外国侨民人数将近一半。

  除了吴淞路和武昌路,  这些人还向北川省路、狄思威路等地扩张,在这些区域建起了不少住宅、学校、医院、菜场、寺院等设施。

  时至今日,虹口处处呈现浓浓的东洋风貌,  有好事者还给这里起了个狗屁小东京的称号,一二八后,日本获得了此地的实际治权。

  当左重和何逸君穿着洋装,  慢步在满是和服的街头,  恍若到了千里之外的日本本土,  看到的都是日式建筑,听到的都是日语对话。

  偶尔有说着中国话的行人路过,  也是脚步匆匆、面色仓皇,根本不敢在马路上多加停留,  原因是路口那几个目光凶横的日本警察。

  何逸君看着这幕面色如常,  用日语小声问道:“公共租界工部局难道就放弃了虹口,  还是说日本人与英国人以及美国人之间有交易。”

  从刚刚执掌情报科的时候,左重就要求所有人员必须掌握一门外语,如法语、英语、日语等等,  至少要做到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学习,  除了那几个脑子不好使的,其他人都达到了这个要求,  何逸君学了日语和英文,  不光能说甚至还能读写。

  美中不足的是,  她的口音不是太标准,一听就是外国人,  这对潜伏工作是致命的,  想要纠正这点只能靠多听多说,没有别的办法。

  左重听着她的问题,  先提醒了一句:“多听听日文广播,  记住对方的腔调,不要学地方口音,  学好日本政府推广的标准日文就够了。

  说这种语言的日本人最多,同时来自于各个地区,伪装身份不容易被拆穿,即使被追查,也无法作为有价值的线索,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

  何逸君看着来来往往日本人,认真的点了点头,下定决心从今天开始改变口音,只要能为惨死的父母报仇,不管多难她都能坚持。

  左重见对方重视起这个问题,这才以标准日语回道:“具体原因解释起来比较复杂,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谁的拳头大,谁就有理。

  一二八事件中日本人迫于英美的压力停战,撤走了大部分军队,但仍然留下了1800多人的海军陆战队,武装力量在沪上首屈一指。

  公共租界不想撕破脸皮,就只能接受这个结果,毕竟殖民地的作用是收割财富,而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日本人绑架了这座城市。”

  他讲到这里蹲下整理了一下鞋带,悄悄用余光瞄了瞄左右,并顺手拿起石子在身边的墙角上画了个圆圈,起身后将石子踢到远处。

  而何逸君站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表情茫然,日本人如此处心积虑的准备和谋划,国府真的能战胜吗,不管怎么看希望似乎都不大。

  “走吧,  船到桥前自然直。”

  左重出言安慰了一句,两人便在虹口逛了一整天,  实地查看了如本圀寺沪上别院、西本愿寺、三角地小菜场、景林庐等代表建筑。

  令人惊喜的是,他与这些地方的日本人交谈时,他们并没有发现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