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周后无王

第(1/2)页

第三百三十六章周后无王

        有史以来,所有的哲学家,基本都是心理学家,但是心理学家未必都是哲学家。

        因为两者之间的差异就在于理性和感性的分界点不同。

        柏拉图说创造性是一种天赐的疯狂。

        侧面表达了,任何跟创造性相关的专业,本质上都是有走向极端的疯狂隐患。

        而哲学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所以他们通常具有两种极端特质,就是一种称之为精神质,一种称之为躁狂质。

        精神质就是过于敏感的神经,拥有这种特质的,因为过于敏感而显得格格不入,在普世价值观中,被认为是精神病。

        狂躁质则是拥有过于高涨的情绪状态,具有快速的情绪流动性,以及奔逸的思维特点,因此想当具有两种心理状态而活动,所以情绪波动大,导致剧烈,则是狂躁症的起因。

        大多数哲学家,都拥有这两种特质,因为哲学,本身就不是被大众能够理解的异类。

        比如在华夏文明中的先哲中的老子,一个人骑着牛就云游四方了,在后世就相当于一个说要骑着自行车去欧洲的疯子。

        比如庄子,天天靠着做梦,试图把了解动物的想法来考证自己的哲学观,庄子当时的形象,在大多数人眼中,就是天天喊着我能知道猪狗牛羊想什么的疯子。

        着名的一毛不拔的杨朱,更是一个时而热血时而冷漠的分裂者,一边喊着生命诚可贵,一毛不拔安分守己天下才安,仿佛不在意一切的霸道总裁,但是转过头又像是一个脆弱少女,站在十字路都能够多愁善感的哭泣悲鸣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

        总之华夏的哲学家们,大多数都是带有严重的感性疯狂人格。

        也正是如此,才创造了华夏最有核心凝聚力的核心价值观。

        而华夏的心理学家们,则具有绝对的理性判断,他们脱胎于先贤的哲学理论,然后再加以结合对于现实人类社会的活动规律,然后总结出一套引导,治理,甚至控制人类的完整制度。

        比如管仲,虽然出身大夫世家,受到过贵族教育,但是却因为家道中落少时做过当时最低贱的商人,因此在从商过程中,管仲积累了大量三教九流的人类素材,深知普罗大众的品行,更了解他们的愚昧,所以在后来从政中,管仲才会协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作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家,管仲在从政面对不同阶级的人,会随机应变,面对贵族,他提出尊王攘夷,以服诸侯,面对百姓,他严格划分了所有职业的划分,让原本混杂的利益集团变得清晰,面对黎民和庶民,他提出选贤任能的大饼,以至于让最基层的民众能够留有一丝希望,使社会结构更加稳定。

        而管仲这种理念,就是比较鸡贼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在管仲的价值观中,不存在老子那种站在宇宙唯独对于所有人类的一视同仁,也不会想庄子那样不论对人还是对动物都会换位思考,更不会想杨朱那样自我约束。

        管仲就像是水,无孔不入,无所不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后世人总结管仲跟唯物主义中,物质决定意识的观念一致。

        所以相对于理想化的唯心主义,管仲的理念更容易实现,但是带来的后果和问题也是同样多的。

        毕竟,唯心主义总是希望一下子解决所有事情,让世界变得完美。

        而唯物主义更信仰把问题,一件一件解决,然后趋近完美。

        两者更直白的区别,就是一个压抑人性中的恶,坚持性善论,另一个则是放大和引诱人性中的恶,坚持性恶论。

        而这两种也是王诩之前询问卢艾,何为王道,何为霸道的本质。

        卢艾是祝由医家传人,可以算作一个心理学家,但是跟继承管鲍之术的名法传人相比,还是略逊一筹的。

        正好,在他们这个小团队里,就有个真正的高手,也是卢艾要推荐给王诩的人选。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晋痴听到卢艾的询问后,把手中冲凉的木桶扔到一边,坐在木椅上咧嘴笑道。

        “这么浅显的分别,你以为我会不知道?”卢艾板着脸,坐在对面冷哼道“以德服众为王道,假仁以武服众为霸道,这是常识。”

        “常识?”晋痴身后的庄稼汉浓眉一挑,坐到卢艾对面。

        “就是大家都能听得懂的知识。”卢艾有些得意的解释道。

        “新词儿啊。”庄稼汉呵呵一笑,露出一口跟古铜肤色鲜明对比的白牙“从那位口中学来的?”

        “好用就行。”卢艾撇了撇嘴“你以为如何?”

        “那位回去后,可有什么异常?”庄稼汉没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