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求全订)

第(1/2)页

第三百二十章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求全订

        人类在最早进化中,可以分成两个自我认知过程,才奠定了人类这个物种文明的基石。

        一个叫做存在感,一个叫做归属感。

        最原始的存在感,就是生理的反馈,疼痛,饥饿,寒冷,这种存在感,让人类的祖先从树上跳到了树下生存。

        但是作为生物链底层的古人类,离开了树木的保护后,面临的是地面上凶猛的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的威胁,这种威胁让古人类恐惧,然后某一个古人类开始团结其他同类,在逃亡苟且的丛林生活中,族群渐渐庞大,学会了工具和配合,最后开始从食物链底层慢慢往上爬。

        这个形成族群体,就是古人类最早寻找的归属感。

        但是当人类爬到了食物链顶层的时候,强如猛犸象剑齿虎也成为食物,这个时候这种归属感就会消失,也就出现了最早的同族分歧,引发了内战。

        当古人类再次找到归属感的时候,已经走过了一段漫长的人rn时代,最终出现了最早的宗教神权雏形,也就是人类文明的雏形,让这个群体形成了共识。

        王诩想要把让孤竹国成为一个真正的族群,就必然要让所有人都找到归属感。

        王诩做不到用血腥原始却最为有效的手段去治理这个国家,所以只能走另外一条,或许古人类以前走过,但是却败给了野蛮的道路。

        既然宗教的本质是人类对于死亡恐惧的多巴胺分泌而形成。

        那么只要同样多巴胺分泌,让孤竹人感受到愉悦上瘾,同样可以达到族群归属感的作用。

        宗教或者说自然崇拜的本质就是恐惧的多巴胺分泌,使其进入一种上瘾的状态,让人们误认为得到了幸福和快乐,或者安全感,寄托感等一切人类需要的感情。

        包括后来的王权,人权本质都没用跳出这个规则。

        这个规则通过利用人类的同居,多巴胺分泌让人达到亢奋感,而且这种多巴胺分泌是会互相传染的,让这种上瘾感在人群中传染,就会让弱小的个体,意味找到了自己可以依靠,依赖的群体。

        恐惧和愉悦,都是人类精神感受的一种。

        而这种精神感受用物理解释就叫做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

        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

        而且多巴胺也与各种人类上瘾行为有关。

        也就是人类任何上瘾的行为都跟多巴胺有着直接关系,不管是酒,毒,烟,茶,赌,甚至是性。

        因为多巴胺是n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物质,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多巴胺的作用是把亢奋和欢愉的信息传递,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也是因为它。

        从理论上来看,增加这种物质,能让人产生兴奋的感觉,但它会令人上瘾。

        而且这种多巴胺分泌是可以通过一些物质的,比如尼古丁,糖分,还有荷尔蒙干扰。

        所以想要让人感到愉悦,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但是象牙都让人一直感到愉悦,是困难的事情。

        因为人的贪婪的是无止境的,包括对于愉悦的贪婪也是这样的,瘾君子和酒蒙子致死的原因多数都是因为摄入过量,也就是所谓的,人心不足蛇吞象。

        所以知足这件事情,才是人类最应该具备的素质。

        但是这个素质,人类进化了几千年都没用解决,王诩自然也不指望着能够解决。

        但是他可以利用孤竹人的多巴胺分泌还没有太过复杂和贪婪的时候,制定一个界限,然后围绕这个界限教会所有人如何感受到知足和快乐。

        这个方法,就是艺术。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审美在没有被统治者作为执政武器之前,是一种最高级最便捷满足人类精神愉悦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就像是大多数艺术家,穷困潦倒甚至痛苦一辈子,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

        在外人角度看艺术家,就是浪费资源的和生命的一种行为,但是实际上,艺术的教化作用,在成本上应该是低于奴役n的教化作用。

        音乐最初被定义为艺术,就是因为,音乐是最能够直接人类多巴胺分泌的一种方式。

        在人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时期,音乐能够传达信息,同时也能传达情绪,在传达的过程中发生酵变。

        因为最开始的音乐传达的是一种恐怖信息,恐怖信息同样能够多巴胺的分泌,就是少数人有着自虐倾向的原因。

        但是随着漫长的人类发展音乐传达的信息也从恐怖变成了敬畏,喜悦,以及庄严等信息,但是那些恐怖记忆已经与音乐绑定,所以人类在接受这种敬畏,喜悦,庄严等信息的时候,同样会多巴胺分泌。

        敬畏,喜悦,庄严,在人类文明没有赋予其他精神意义之前,是不会多巴胺分泌的,人类会因为敬畏和喜悦而热泪盈眶,已经是很后期的事情了。

        就比如牺牲这个定义,放在远古部落时期,牺牲并不会被歌颂,也不会被称之为英雄,甚至会被人嘲笑。

        至少在华夏文明中,由于儒家的不断歌颂牺牲才让这件事情被后人所感召而多巴胺的分泌。

        这时的西方宗教则在告诉人们,有天堂这种东西,来利用恐惧人类的多巴胺,以至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