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尽出商山,归于鬼谷(求全订)

第(1/2)页

第二百六十二章尽出商山,归于鬼谷求全订

        神秘,这个词在任何文化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神秘文化可以说是神鬼文化的一种拟人化,可能人类觉得神鬼太过遥远,希望能够在人间找一个具有神性的人类代表,于是神秘文化就出现了。

        神秘文化以有迹可循,无实可证为特点,在正史或者野史中有蛛丝马迹,然后被后人添油加醋或者拼凑而成,久而久之就神化了。

        在华夏的神秘文化中,有史可查算起来,应该是从阴阳家开始正式普及流传,最后被道教统一归纳,著书立传。

        道家将神秘文化的代表人物,定义为隐士。

        可以对应西方宗教传教士,这些人利用个人学识以及背后势力身份,年轻时入世为某方政治势力效劳,想要借助政治势力的力量来传播自己的理念,而且还都能够做出一定功绩,给当时的政局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之后又发现可能不适合入世传播自己的理念,然后又辞官归隐,潜心研究学问著书立传。

        华夏隐士最著名的莫过于南北朝的竹林七贤了,是隐士的代表。

        不过论起隐士的鼻祖,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的许由,尧帝当时听说许由的贤名,想要将帝位传给他,许由却绝对这是对他的一种侮辱,坚辞不就,洗耳颖水,隐居山林。

        到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子,庄周,身份未知的鬼谷子,以及秦末汉初的商山四皓等,都是上古时期的著名隐士。

        这些人的特点都是,似乎都有着经天纬地,安邦治国的大能,但是又都因为未知原因不愿意出山,只有书籍传世属于隐士大能。

        但是还有一些在史书上留名的隐士,他们参与了很多历史上重大的事件,而且几乎都是改变历史的大事件,但是却没有太多的记载,让人十分疑惑。

        比如在战国秦汉时期没有丝毫记载,却被人捧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等人师父的鬼谷子。

        给信陵君提出了窃符救赵,并且提供了执行人员的神秘守门人侯嬴。

        史记中路过刘邦家,告诉刘邦他们家,会出一位帝王的神秘老先生。

        在项羽穷途末路时给项羽指了一条死路的田父。

        传张良兵书的黄石公。

        这些人都属于华夏神秘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而尉缭,也属于这些隐士代表者之一。

        秦始皇选择走统一华夏这条道路,而不是春秋霸主的道路,尉缭起了关键性作用。

        尽管秦昭襄王灭了东周,将九鼎迁入咸阳,依旧是希望被另外六个诸侯国承认自己的霸主位置,因此在秦昭襄王长平之战大胜之后,也没有选择灭国,而是接受了赵国的和解。

        因为这个时候战国的规则依旧是继承周朝分封制的基础上,承认霸主的天子地位,而没有想过吞并其他诸侯国,一统天下。

        倒不是那个时候的秦国不想,而是秦国当时没有那种能力,所以依旧需要继续遵守规则。

        尤其是范雎辞官之后,秦国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位置,因为之前将国力消耗的差不多了。

        一直到了秦始皇登基之后,秦国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养精蓄锐,具有了一定的实力,但是却因为秦始皇年少,吕不韦与华阳夫人争权而导致秦国内部有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尉缭入秦了。

        尉缭入秦的具体年份,应该是在秦nn元年到秦nn十年之间,因为他和李斯是秦始皇正式掌权后,第一重用的重要官员,甚至为了尉缭,将国尉这个原来只负责统领王宫禁军的职位,抬到了比大将军还高的位置,在秦始皇时期,国尉几乎统领整个秦事活动。

        尉缭的出现基本上算是奠定了秦始皇初登基后一切对外战略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尉缭对其他六国进行的一系列间谍活动,给秦国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尉缭和当时另外一名叫做顿弱的官员乃资万金,使东游韩、魏,入其将相北游燕、赵,而杀李牧。齐王入朝,四国毕从。

        而且秦始皇对尉缭是千依百顺,从无反对,恩赏有加,让尉缭享受同自己一样的衣服饮食,每次见到他,总是表现得很谦卑。

        对顿弱也是一样纵容,顿弱见秦始皇可以不跪拜,甚至可以拒绝秦始皇的要求,但是最后秦始皇还是对他委以重任。

        但是不管尉缭,还是顿弱,在史书上都是记载不详。

        若非后来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一批竹简中,发现若干尉缭子残简,尉缭的事迹可能也会被人定义成伪作。

        尉缭这样的天纵之才,对于秦始皇无异于姜尚对周武王的作用,最后却选择了归隐山林,而且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兵仙韩信在出山之前,就是拜在尉缭门下,也给尉缭的身份增添了一份特殊的神秘感。

        这是后世人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好奇。

        但是作为当世人,甚至是尉缭的弟子屠檀,同样对尉缭充满了好奇。

        屠檀并非出生在秦国,他真的出生在辽东一个燕国小镇,岁那年被尉缭收为弟子,与其他几十个师兄弟在尉缭的训练下,最后成为了秦王嬴政的心腹青鸾卫,最后被安插了一个屠何王子的身份,派遣到辽东作为燕国间谍,监控燕国动向。

        但是这么多年,除了能够确认尉缭并非秦国人之外,屠檀对于尉缭的真实身份一无所知,甚至他的名字应该都是假的,唯一从青鸾卫资料中能够查到的就是,尉缭是从魏国入秦,最后成为秦王心腹的。

        但是屠檀成为青鸾卫后发现,青鸾卫应该是一个从秦国上古流传下来,服务秦王的机构,并非一个外人可以掌控的,所以尉缭到底跟秦国有什么关系,一直是屠檀最大的疑惑。

        直到遇见了王诩,再次深入的了解了殷商之后,听闻殷商有赤凤,青鸾,鹓鶵,鸑鷟四重部后,屠檀开始怀疑,尉缭的真实身份,可能并非秦人,而是殷商人!

        而所谓的秦王室亲卫的青鸾卫,很有可能也并不是一个被秦王室掌控的机构,如果秦王室真的完全信任青鸾卫,秦王嬴政后来不可能又单独成立一个赤犬卫,专门来恶心青鸾卫。

        所以屠檀知道,尉缭身上一定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而且这个身份,自己作为他最得意的弟子,应该也会继承。

        面对屠檀的发问,尉缭并不意外,只是把目光放在一边的荆轲身上,笑着开口“这么多年,你一直在追查你师父的身份,可有收获?”

        “在稷下先生那里倒是得到了一些信息。”荆轲微微一笑“不过我更在意,师尊死了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