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求全订)

第(1/2)页

第一百九十六章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求全订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祭祀,天为祭,地为祀,同时在上古暗指内政。

        戎:本义就是武器,戈是武器,十是铠甲,所以是古代指军事。

        商代非常注重祭祀,因为祭祀代表着

        周代商后继续坚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两件事情,从古至今都是十分严肃的事情,因为直接跟国家大事关联,所以不管是祭祀礼仪,还是军事规章,都要一丝不苟。

        而助兴这个词就显得很不严肃了,明显与军事和祭祀格格不入,甚至还有玷污的意思。

        而且一旦在戎祀方面不严肃,就是灭国之兆了。

        所以当王离听到王诩要找几个能歌善舞的胡人助兴时,他无比震惊。

        眼前这个人到底是不是王诩?

        难道被山中精灵取代了?

        见王离用古怪的目光盯着自己,王诩轻笑着摆摆手“别胡思乱想了,快去找人吧,此战能否最小代价获胜,就看这些人了。”

        王离紧皱着眉头“什么意思?”

        “兵者,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王诩将自己的头盔摘下来放在桌子上,然后又摘下里面一个像是跆拳道头部护具一样的东西,是用绸布做的,里面包裹着鸟羽和柳絮木屑。

        王离拿起这个古怪的护具,眯起眼问道“你很冷?”

        “这并不是为了保暖的,而是用来防震的。”王诩给他解释了一下防震的重要性。

        铁甲钢盔虽然有绝对的防御性,但是人毕竟还是血肉之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算无法破防,但是攻击的力道依旧存在,能防住外力,却难防住内伤,就是所谓的减震。

        毕竟脑震荡和内脏震伤也会成为致命伤。

        秦汉时期的甲胄,多是铁片,漆木,硬皮或者青铜甲片制成的札甲,所谓札甲就是用绳子将各种材质的甲片串联,做成铠甲,优点就是行动方便,但是弱点就是皮绳麻绳很容易就被砍断,所以防御力上肯定不如整体打造的铠甲。

        但是这种整体打造的铠甲,由于技术和资源成本的n不可能大量的推广,更不可能出现板甲,锁子甲这种铠甲。

        因为这个时候的冶金刚刚处于铁器初期,就算有铸铁也很脆,对于拉丝技术要求也十分高,虽然秦始皇陵中有出土的铜丝札甲,但是数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

        王诩直接用灌钢法弄出钢铁之后,自然就把西方的水利拉丝机也弄了出来,但是由于拉丝对于钢铁消耗太大,所以孤竹国现在出现了少量锁子甲,主要还是以整体的锻打然后拼接而成板甲为主。

        不过孤竹国的板甲碍于成本和技术问题,可以用简陋来形容,基本上前后就两片,穿的时候需要两个人帮忙,穿完之后宛如一个铁桶,没有任何灵活性和机动性可言,所以板甲骑士基本只用于冲阵,无法近身搏杀,谨慎就相当于木桩。

        所以板甲骑士里面王诩给他们填了厚厚的一层棉甲,填充物是鸟羽和柳絮木屑,起到减震的作用。

        而大多数的铠甲,也都是札甲,形制是按照两当甲制造的,而且甲片是钢片,重量更轻,但是防御力更强,至少堪比秦国最强的铁胄铠秦皇陵中的石胄铠。

        但是王诩身上这件,是聚孤竹国目前铠甲技术巅峰产物,完完全全的板甲,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真正钢铁人,但是代价也是有的,这身板甲加上里面的防震棉甲,四十斤重。

        所以王诩一有机会,就会把护臂和头盔摘下来,每次摘下来都能感受一阵凉意,因为实在太闷了。

        听了王诩的解释,王离拿着护臂敲了敲,挑眉道“这身铠甲借我吧。”

        “冲阵?”王诩摇摇头,看着他身上的那间大秦铠甲工艺巅峰,铁胄甲“你这身铠甲只要不遇上挥舞着石棍的大力士,五十米内强弩都破不了防,而且重量更轻,我这套就是样子货,穿上它,战马根本跑不起来。”

        “可惜了,咱们的马太差了,我这身铠甲,一路上已经跑死六匹了。”王离也叹了口气。

        “所以这场仗,更需要伐谋。”王诩喝着茶笑了笑“棉甲我带来了一万套,你可以挑选一下发下去。”

        “其实不用,我让他们在里面穿了三层兽皮。”王离摇摇头。

        “减震效果不一样,尤其是对板甲破虏军来说,棉甲是必要的,否则一轮骑射,就能将他们震得吐血。”王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