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遍地都是功劳

第(1/2)页

  出于谨慎,秦德威根本不想管这些背景不明的事情,再说皇帝派他来这里是为了军事。
  主次不分、什么事都管的钦差大臣,只有五百年后的电视剧里才有。
  往城门走的时候,陪在身边的大同巡抚史道怕年轻督师多想,就主动开口解释了几句。
  “这个宗室实乃浑人,抢劫了知府刘永的财物,然后被罚了俸禄,但心里还不服气,到处喊冤。
  看在他是宗室的面子上,别人也不好再将他怎样。而且若非宗室身份,抢劫财物就不只是罚俸禄的事情了。”
  嗯?秦督师忽然停住了脚步,转身朝着被拦在外围的那个浑人宗室又看了几眼。
  这又让史巡抚摸不到头脑了,他能看得出来,秦督师本来对这事毫无兴趣的。
  但怎么听了自己解释后,反而又关注上了?
  史巡抚迅速反思了一遍,自己说得这些话实在没毛病。
  秦督师确实是对宗室半点兴趣没有,主要是他忽然联想到了一件“历史小事”。
  嘉靖年间有個宗室抢劫了大同知府,又对朝廷处分不满,然后就打算造反了......
  当然这场造反也是很无厘头的那种,那位宗室勾结了一群白莲教教徒为造反基础,第一步打算秘密联系北虏,同时计划去烧大同守军的粮草。
  第二步就是引导北虏占领大同,然后效仿石敬瑭旧事,登基为儿皇帝。
  所以听到史巡抚介绍说,这个喊冤的宗室抢劫过知府财物,成功的引起了秦督师的兴趣。
  不能这么巧合吧?莫非就是历史上那个与白莲教勾结、妄想造反的宗室?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位宗室简直就是一件行走的功劳,还是唾手可得的,而且又是平定反叛这种可遇不可求的功劳。
  想到这里,秦德威就挥了挥手,吩咐道:“既然是天潢贵胄,放过来说话!”
  旁边所有文武官员都齐齐无语,这个年轻督师到底会不会做官?
  哪有刚下马就随便插手地方事情的道理?还是说,想借机展示总督威严?
  但无论如何,这里总督最大,别人也拦不住。
  此后只见那中年汉子宗室被亲兵推了过来,秦督师问道:“你有何冤情?”
  “我乃代藩奉国将军朱充灼也!”这宗室先自报了姓名,然后才又说:“感朝廷处置不公,特来申诉!”
  自从宣德以后,宗室已经半点实权都没有了,“奉国将军”听起来很唬人,但在秦督师这样权臣面前屁都不是,就是藩王来了也没卵用。
  秦德威不耐烦的说:“有话就直接说!到底什么不公?”
  这个叫朱充灼的宗室继续说:“知府刘永走私所得财物,本宗室即便抢了又怎么样?朝廷为何只处分我?”
  瞬间全场落针可闻,众官吏齐齐注视秦督师,只有大同知府刘永脸上现出惊慌的神色。
  秦德威挥了挥手,“你住口!先带下去!等本官入城后再行勘查!”
  随后秦德威重新转身,果断的继续向城门走去。
  其余众人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评价了,就审了个半吊子便匆匆结束了,这是懂事呢还是不懂事呢?
  只有极个别聪明人领悟到,秦督师似乎暗藏高明之处。
  过了大同城东门也就是阳和门后,秦德威忽然对史巡抚问道:“听闻大同盛行白莲妖教,民间地下多有信徒?”
  白莲教起源于宋代,大明建国后被高皇帝定为妖教禁止了,但在地下一直流传着,信徒主要分布在北方民间。
  这情况很多人都知道,没什么可隐瞒的,史巡抚就答道:“大同镇流传妖教确实有之,多年来一直屡禁不绝。
  去年官府剿灭了一个被称为吕老祖的妖教头目,还有不少教徒纷纷出逃到了北虏那里,以一个叫丘富的为首,实为叛逆!”
  这丘富就是北虏酋首俺答身边第一代汉奸大头目了,秦德威暗暗冷笑,不过这才到哪?
  历史上未来十年就有大批大批白莲教信徒投靠北虏,甚至成为北虏不停入寇大明的“带路党”。
  数十年后巅峰时候,在俺答领地内生活的白莲教徒多达上万人。
  后世最出名的几个汉奸头目如今还在大同偷偷摸摸传教呢,那么说起来,这些人又是一堆行走的功劳?
  无论那些叛国的白莲教头目有什么苦衷,秦督师并不想知道也不想去了解,这是阶级立场和民族立场所决定的。
  从阳和门入城后,秦督师进驻大同城公馆,文武官员纷纷正式拜见。
  大部分人拜见完就退下了,秦督师只留下了史巡抚和王总兵。
  此时没有别人,秦督师当头就问:“大同现有多少兵马?”
  大同镇总兵官王升汇报道:“现有兵员七万六千人......”
  秦督师打断了王总兵,“本督师问的是,大同城里有多少兵马,并非是整个大同镇。”
  大同镇与大同城不是一个概念,大同镇指的是包括六七百里边防线在内的一大片地方,大同城指的则是所在的这座城。
  大同、宣府都是镇、城同名,经常导致误会产生。
  王总兵只得重新汇报说:“大同城中有官兵二万二千七百零九人,马骡一万六千九百九十二匹。”
  秦督师直接下令道:“本督师命你抽集精锐二千骑,三日内完成出征准备,其余继续守城!”
  王总兵似乎有不同意见,刚说了句:“若要这样,督师......”
  巡抚史道这时候开口说:“王将军且先去准备着。”
  王升犹豫了下,就不再说话了,接下了命令。
  秦督师敲定了调集精锐骑兵的事情,继续询问其他事情:“这次酋首俺答到底怎么入寇的?”
  王升答道:“北虏破开了一处边墙,然后绕过大同城,从大同右路直达宁武关,然后又破关进入太原府。”
  秦督师看似无意的又问了句:“为什么俺答没有进犯大同城,就直接继续南下侵入山西腹地了?”
  王总兵回复说:“下属也不甚明白,大概是大同城坚难克,故而北虏不愿攻打大同。”
  秦德威就按照官场套路随便吹捧了一句:“一定是王将军威名远震,故而北虏不敢犯大同。”
  王总兵连忙谦逊道:“督师折杀了!当不起!当不起!”
  至少到目前为止,督、抚、总兵的首次会面,一切都很正常,没有什么异常。
  此后秦督师以长途劳累,以及正处于非常时期,一切从简为借口,谢绝了大同城给自己接风洗尘。
  巡抚和总兵告辞后,天色差不多就黑了。
  从京城带过来的中军官金汝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