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变化

第(1/2)页

新车间即将投入使用。

        长生岛现有工作人员35万人。

        澄海这边有规定,普通汽车,进入跨海大桥往返的路过费是5元人民币。但驾驶小星微型车进入大桥,免费。

        在岛上工作的员工,都开着小星微型车。甚至停车位的规划,也按照微型车的大小来。

        长生科技公司的待遇很不错了,买一台便宜的微型车,万元,不用一个月的工资就买得起。还能按揭,付不到三千块钱。

        到下班的时间,一辆辆微型车排队离开小岛,只是看着就觉得颇为科幻。

        莫凡和马特又聊了些别的。

        青山岛的临床试验人员,莫凡决定让他们回家了。每批次上万人的临床人员,对公司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服用长生素,之后定期到国家制定的医院做个体检就行。

        “莫。华夏这边,达到使用长生素年龄的老人,并申请参与试验的人,有几百万了。另外,根据政府统计的数据,5岁以上老人,在华夏就有2亿老人。新世界协约国成员,老人数量475亿人。菲利普他们在售卖长生素,已经炒到了上万美元粒。这样下去,不仅国外,就连华夏国内,都可能生暴动。”

        长生素现在的产量有限。

        新工厂没有启用,现在的生产规模,每天只能生产万粒。

        新工厂启用,每天万粒的规模,但前期工作人员没有熟练的时候,肯定达不到这一规模。

        万粒每天,也不是非常精确的数字,一年大概能生产35亿粒。

        但就国内,一年需求便是2亿粒,只可能多不可能少。

        协约国内的需求量,285亿粒。也是只能多不能少。另外飞协约国成员

        一年产出亿粒,恐怕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

        生产设备是中远集团参与研的,几乎是现阶段最好的智慧工厂,再提升,短时间里也做不到。

        “长生岛的土地,还能再建造几座智慧工厂?”

        “3座。年产量,4亿粒。”

        “催促中远集团,度快一点。”莫凡捏了捏眉心:“另外在建造两座岛屿,一座岛屿可满足亿粒的年产量。另一座岛屿,用作研中心。这边的研中心,将来肯定要拆除的。”

        “钱?”

        莫凡看向凯恩。

        凯恩无奈的两手一摊:“老板吩咐,资金方面一定全力支持。放心大胆的敢,另外,研中心最好弄几间高精度工厂,生产纯度更高的长生素。既然普通长生素在所有人眼里是亏本出售,那高纯度长生素,可以适当卖贵一些,贴补些家用。”

        莫凡竖起个大拇指,但这个必须在满足普通长生素满足世界需求的条件以后。

        莫凡想了想,亲自给中远集团董事长打了个电话,让他那边的度快一些。中远集团现在是世界当之无愧的最大企业,各领域全面开花,有些订单排到25年以后了。

        莫凡说了建造几个工厂岛屿,中远董事长当场保证用最快的度建造。而且采用浮岛和工厂一体的设计,甚至基础设施直接打印在大面,用最快的度,长生2岛,2个月就能完成。不过生产长生素的设备,都是高精度设备,满足年产亿粒,最起码要2年时间。

        两年,太久了

        莫凡要求一年,且必须在一年内完成,然后就挂了电话。

        长生素从蓝藻中提取,是蓝藻最精华的部分。粒长生素,需要公斤干燥的蓝藻,实际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