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血腥战局

第(1/2)页

阶层分布,史书记载分析,魏以士大夫阶级为主;蜀以士大夫阶级以及益州地主豪强阶级为主;吴以北方流亡士大夫阶级及江东门阀为主。蜀国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实际是以攻代守,保持国内凝聚力。魏国曹睿之后,陷入内斗,而此时蜀国人才凋零。所以魏国采取以守为攻,蜀国采取以攻代守,东吴则不断内斗,并无长远规划。

        三国文武将领分析报告如下:

        魏国:

        贾诩: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军事家、谋士。三国时期被称为毒才。

        夏侯敦、夏侯渊:武将。

        曹仁、曹洪:武将。曹家名将。

        许褚:武将。马超亦敬畏。许褚下属的警卫部队中,很多都是剑客,其中也有数十人官封将军,数百人封都尉校尉。

        司马懿:统帅。

        钟繇、华歆:与王朗并为三公。

        文聘:武将。原刘表爱将后降魏,多次引兵阻遏关羽之师,攻其辎重,烧其战船,立下莫大之功,成为曹操倚为屏障的大将之一,威名远播。后又多从征讨,累封后将军,新野侯。曹叡即位之初,文聘在江夏击退了孙权的进攻。

        庞德:武将。张鲁手下,在汉中战中被曹操收服。

        五子良将: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

        东吴:

        阚泽、顾雍、张昭:文将重臣。

        鲁肃:文将,以辩论为主。

        陆逊:统帅。以大都督身份,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吴国“社稷之臣”。

        吕蒙:武将。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江表12名虎臣尚存名单: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等十名。

        蜀汉:

        张飞、赵云、关羽、马超等五虎上将。

        黄忠: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益州刘璋。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

        姜维: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

        关平:武将。关羽义子。

        马岱:诸葛亮死了以后,魏延、杨仪争权,马岱奉杨仪命率军斩杀魏延。

        魏延: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

        除战死或病世,以上在籍名将皆属各国骨干与精英。

        通过对武将战力及综合表现,对所有三国武将又进行评级:

        超一流:1,吕布2,马超3,张飞4,赵云5,许储6,典韦7,文丑8,关羽9,黄忠10,颜良11,庞德

        一流:姜维,张辽,夏候兄弟,张合,华雄,曹仁,关平,曹洪,张任,甘宁,太史慈,马岱,孙策,魏延,文聘,文鸯,邓艾等

        准一流:李典,乐进,于禁,凌统,高览,战霸,徐质,王双,高顺,黄盖,夏候霸,诸葛父子,韩当,周泰之辈

        二流:王平,张翼,丁奉,徐盛,郭淮,廖化..........

        从东汉末期5000万人口,到三国末期1500万,最高处罚的手段就是以杀代罚,草菅人命,汲此民心成为三国不断争夺之根本,而那些所谓的谋士,无一都要顺应领袖的意志,利用民心期待,达到奴役统治的终极目标。战场的厮杀充满血腥,难分善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人与人之间的砍杀与博击,血肉横飞、惨无人道、肆意横征暴敛,都被挂上或仗义疏财或替天行道的美名,周汤想起落凤坡目睹两个敌对士兵互相被削掉脑袋的一幕,尸首分离,血浆流淌草地,如重铅压在心坎,让他窒息。

        恍惚间,他似领悟到曾经困扰的那个梦境,置身那个年代,手擎一把大刀,握紧拳头,高大形象威然于破败山岗上,身边站满身穿甲胄的战士,随时等待他发号施令,准备冲锋。

        周汤思路如旋转车轮,越来越清晰,这些拥有财富的士大夫阶级是关键,以少数兵力与拥有众多兵力的魏吴硬碰硬,显然非明智之举,但要联合东吴,攻击魏国,那些保守保命的流亡士大夫也不会认同。以蜀国之弱势,想单独去挑战魏吴,历史上的诸葛亮怕已经经历过六七次。

        经过一番踌躇满志之后,周汤又陷入持续的混吃等死状态。眼见就要睡着,一阵急促敲门声,打破寂静。

        是碧春,她告诉周汤,后院的三个女人打起来啦。

        周汤跟随碧春,赶到后院,见李氏、周氏、孙氏三人正怒目相向,如非挨于身份,恐要掐到一堆。见周汤走进,三人躬身下拜,又想起父子之事,又要跪倒磕头,周汤摆手拒绝,让她们说明原委。

        李氏端庄威立,详述她原是魏国人,随父逃难东吴,未想途中被劫掠,幸得卧龙先生求助,父亲却失去踪迹,因此托付卧龙先生府下,享受平静生活,没想到他是一个清心寡欲之人,令为妇痛心。

        周氏,东吴荆州人士,蜀占荆州后随之到西川,父亲饿亡,得卧龙先生收留,无身相配当以回报。

        孙氏低头沉吟,支吾不语,缓慢抬头,说是蜀国人,因府规被令史受罚,幸得卧龙先生求助,得以幸免,留于府内。

        听三人叙述遭遇,才知诸葛孔明是一位随性纵情的大善之人,不由赞叹。

        想不到在这诺大的庭院却会聚三国美人,见那李氏裙裾绣洁白红梅,白织锦腰带将纤纤楚腰束紧,青丝绾成如意髻,仅插梅花白玉簪,简洁又不失淡雅;周氏则被粉色华衣裹身,外披白色纱衣,露出线条优美的颈项和清晰可见的锁骨;孙氏微抬俏颜,淡紫色的眼眸摄人魂魄,灵动眼波透出灵慧而又妩媚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