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三把利器

第(1/2)页

  秦王政十年,春。

  逐客令下达到秦国的每一位客卿手中。

  客卿是负责谏言献策的官吏,虽然可以参与朝会、议论朝政,但不过是无实权的谏客。

  这些人并没有在秦国施展才能,给秦国牟利,本没有太大威胁。

  但是郑国间谍的身份暴露,使得秦王人心惶惶,纷纷开始担心,前来投奔自己的六国仕子们是否混杂着他国细作?

  在和左右丞相商议过后,本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思想,秦王政痛下杀手,将六国仕子驱逐出去。

  函谷关城门处,除了前往投奔秦国的流民入关外,还有数不尽的六国仕子纷纷离秦。

  仕子们自秦王发出招贤令后,来到秦国,甘愿为秦王效命,可惜还没有在秦国待够一年,便要匆匆离去。

  其中有不少客卿劝谏秦王,却始终没能使秦王回心转意,甚至将他们残忍处死。

  但人群中,却有一人是经天纬地之大才。

  数日前,此人曾游说秦王:“十七年前,秦军攻破雒邑,周天子名存实亡,自此后诸侯王兼并战争频繁,但无非就是鲸吞蚕食,鹬蚌相争,难以吞并天下,平定九州。”

  “但,秦国经过六代先王的不懈努力,秦国国势的强盛,再加上大王的贤明,轻而易举就可以消灭诸侯,建立帝王的业绩,完成天下的统一。”

  “眼下六国处于灭亡边缘,君上昏庸无道,文臣坐而论道,武将纸上谈兵,眼下正是秦国大举东出的时机。”

  李斯一番慷慨的陈词激起秦王政的一腔热血。

  但秦王政自亲政以来,一直沿用的吕不韦的休养生息政策。

  秦王政年少,担心贸然东出会将秦国六代先王的努力葬送。

  但李斯却提出质疑道:“黄老的政策虽然以民为本,无为而治,但却大大延误了战机。”

  “如果疏忽怠慢而不赶快抓住时机,待到诸侯实力渐渐恢复,再度强大起来,彼此相互团结订立合纵的盟约。”

  “那时大王您即使有黄帝那样了不起的才干,管仲乐毅那样的大才,也难以荡平六国了。”

  秦王政听后大喜过望,觉得他久久等待的秦国丞相终于要来了。

  李斯自然不仅仅耍嘴皮,掉书袋,说一些与社稷无关的话语,而是给秦王制定了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

  “君上可以效仿范雎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笼络燕齐,先灭韩赵,再吞楚魏,然后燕齐两国甘愿臣服,自此,天下一统。”

  秦王政大喜过望,即可委任他为客卿,希望通过他的计策,逐步完成吞并天下的重任。

  可惜...李斯没有等待秦王重用的通知,而是得到了一通逐客令!

  作为客卿的李斯,也要跟随六国仕子外出函谷关。

  或辅佐故国,与秦抗衡,或退隐深山,远离纷乱。

  李斯清楚的知道,现在的楚王已经被李园架空,形势危如累卵,处于灭亡边缘。

  即便是回国,满身的才华也无法得到重用。

  日后秦国东出,必能一统天下,即便是归隐,也逃不出秦王的手心。

  李斯虽然才能有限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