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唐雎

第(1/2)页

  魏国大梁城。

  一辆马车缓缓从北门驶出,车上载着一位双眸鬓白的老者,老者时不时的咳嗽,旁边的奴仆为他倒水。

  喝完两碗水后,老者望着巍巍的大梁城,嘴中时不时的吞吐着口水,感慨道:“大梁城今非昔比!”

  城外的数百名百姓瞧见马车后,纷纷跪拜,齐声道:“唐公!”

  能担得起唐公二字的,大梁城仅有一位,那就是唐雎。

  唐雎从侧窗探出满是老茧的双手,颤声道:“不必...”

  话还没有说完,便轻咳三声,在奴仆的帮衬下才得以缓解。

  百姓们纷纷感慨,自信陵君后,魏国再无良将,难以与山东六国成合纵之势。

  更何况,魏王增愚钝,竟然臣服虎狼之国,也不怕被猛兽吞食。

  唯有唐雎,依旧在苦苦坚持着合纵大计,今日朝会,唐雎主动请命,前往山东列国游说,决定再次合纵抗秦。

  这次,唐雎是否会和教科书一样,不辱使命那?

  唐雎在年轻时没有作为,一直到魏王圉(yu)执政时,齐楚攻魏,唐雎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秦国朝堂,说服秦王稷出兵,齐楚两国惶恐不安,不战自退。

  可惜魏王并没有看出他的才华,唐雎大失所望,辞官去做了信陵君的门客。

  之后史书的记载寥寥无几,可能是并无突出表现。

  仅仅在信陵君窃符救赵,居功自矜时,唐雎才劝告他“满招损,谦受益”让信陵君魏无忌恍然大悟。

  后来,信陵君成了合纵领袖,率领五国之兵,打退蒙骜,使秦人不敢东出,震撼寰宇。

  因此信陵公子才名满天下,只是被魏王猜忌,郁郁寡欢而死。

  唐雎即便是九十高寿,也毅然决然的抱着最后一根“合纵”稻草,苦苦支撑。

  楚国郢城。

  唐雎驶入后,丝毫不敢怠慢,先去拜会令尹李园。

  李园见唐雎年寿已高,便主动去搀扶唐雎入殿,入殿后,唐雎率先呈上一同竹简。

  李园徐徐展开,面上的笑容逐渐消逝,看完后一拍竹简,大怒道:“数月前,魏国联合强秦刚刚讨伐楚国,怎么今日有何合纵抗秦了那?”

  唐雎处若不惊,拖着僵硬的身躯,颤声道:“魏国攻秦,是受到虎狼胁迫,不得已而为之啊!”

  “事后,秦国变本加厉,竟然还要魏国割地,以表魏国臣服之意。我王碍于王室贵胄的压力,只能签约。”

  “我王对恶狼厌恶至极,才派遣臣来,请楚国为合纵之长,共同伐秦!”

  李园左右为难,魏国朝令夕改,恩将仇报,跟这样的国家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

  因此,李园并没有主动答应,而是冷冷道:“楚国可以参与合纵,但仅仅是魏楚合纵,难以抗秦。等到唐公游说其余诸国后,楚国自然会加盟!”

  唐雎心惊肉跳,双腿不自觉的颤抖,颤颤巍巍的握住李园的双手。

  数日后,唐雎离开楚国,前往赵国,游说。

  赵国与秦国世仇,怎会不答应此事?

  不过,赵国宠臣郭开却私自劝谏赵王迁:“我王若是答应合纵,定遭到秦国率先攻击,更何况赵国兵强马壮,何须和其余诸国联合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