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攻楚

第(1/2)页

  雄伟的章台宫如同巨兽般,虎目鹰杨,气势凌人。

  秦王政端坐青铜大案前,看着来自各郡县的捷报。

  曲辕犁、龙骨水车在大秦各郡县普及开来,大量因为不方便开垦和灌溉,而撂荒的土地,被大范围耕种。

  粮食产量,增加一半以上!

  小稚奴次次前往异世界,总能带来利国利民的工具,造福一方百姓。

  眼下,燕赵韩魏四国刚刚臣服,秦王政采用怀柔政策,并没有大面积征粮,以防百姓有变。

  四地的郡守、县令由秦军军官暂时代理,被任命为假守、假令,直到咸阳选出合适的人选来接任为止。

  黑冰台的刺客也秘密探查四地是否有异动,一旦有人谋逆,抢先一步刺杀,刺杀不成命驻守在当地的大军荡平!

  四地倒是没有异动,驻守在燕赵两地的大军,也在时刻提防代王赵嘉、燕王喜的大军。

  而秦王政也在巴蜀之地购买大量香茗,供前线的二十万大军品尝,前线大军感动的泪流满面,夸赞秦王政平易近人,即便是远在宫殿,也设身处地的为将士们着想。

  而来自陇西、北地、汉中三地的粮食,因为地域偏僻,山地崎岖,便用木牛流马将粮草运往南郡。

  担任南郡郡守的昌平君,负责整顿粮草,为前线源源不断的补充军粮。

  李信到达南郡时,眼中满是豪情,对楚国轻蔑到:“楚国八百年社稷必定葬送于我手,待我得胜而归,定要献上楚幽王的首级于王前!”

  楚国起源于江汉山川,历经八百年的蓬勃发展,成为横跨南中国的最大战国。

  春秋时期,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可见楚国当时空前强盛,足以和周天子分庭抗礼。

  可惜,到了战国,一直处于颓废状态。

  战国初期魏国最为强悍,魏武卒令中原诸侯国闻风丧胆。

  中期除秦国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之外,齐国、赵国、燕国都曾发动过撼动天下格局的大战。

  甚至兵家必争之地的韩国,也曾经在韩昭侯申不害变法时期迅速崛起,以“劲韩”气势威胁中原!

  唯独楚国除了当了几次合纵之长外,除了楚怀王继位后,楚国最后一次强盛外,再也没有出彩的政绩。

  根源便在楚国始终无法聚合国力,大族分治,使得无法达到中央集权!

  地域虽然广袤,但世族大臣各领封地,无论兵员征发还是财货粮草筹集,都须得世族大臣认可才行。

  这就造就了内政腐败,制度僵化,斗争激烈,楚国长期处于内耗中无法对外称霸,也不在求变,仍旧保留旧制度。

  各个家族心怀异心,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这反而给了李信可乘之机。

  李信摊开堪舆图,跟诸位将军商议灭楚之策:“铁骑分割淮北,聚歼项燕主力,两战攻克郢寿。”

  具体战法如下:蒙恬率领八万大军,假装进攻寝,引诱项燕前去支援;而李信则率领十二万轻装骑兵军,进攻平舆,占领城池后,再回师与项燕的主力军决战!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