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竹帘造纸

第(1/2)页

  御花园。

  之前小稚奴带回的竹帘已经在池塘内浸泡百天!

  而竹子的青色已经渐渐退去,小稚奴跳入水中,将竹帘取出,浸泡完成后,将竹子清洗干净,并将竹子已经泡软的青皮削去。

  在秦王政惊恐的目光下,小稚奴将露出的白色纤维切成小段,并捶打至纤维细丝,  研磨纤维细丝至浆状,放入鼎中蒸煮。

  长达一个时辰的蒸煮后,小稚奴将煮熟后的竹浆沤在水池中,去除杂质后,搅拌均匀。

  再放入釜中,按平表层后平铺一层稻草灰,不断用开水淋在竹浆上,在高温下让竹浆质地变得更加细腻。

  将竹浆带到有流动水的地方仔细清洗干净。

  用木槽盛放处理好的纸浆,以竹帘在木槽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其余之水则由竹帘之四边流下槽内。然后将帘覆过,使湿纸落于板上,即成张纸!

  这种纸被称为“竹帘纸”!

  相比于两汉时期用粗布麻衣酿造的糙纸,更加结白柔软、浸润保墨、纤维细腻、绵韧平整。

  而且只需要重复荡料与覆帘步骤,使一张张的湿纸叠积上千张,时候只需要加木板重压,挤去大部分的水便可!

  看着一层层纸张在小稚奴的双手下被酿出,秦王政眼前一亮,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

  秦王政用手触碰竹纸,不仅感慨道:“此物洁白、柔软、细腻,  而且仅仅有竹帘便能酿造,成本低廉!”

  秦王政不知道竹帘纸的用法,小稚奴便拿起蒙恬改造的毛笔,在纸张上大手一挥,写下“竹帘纸”三字。

  “竹帘纸?”

  秦王政长长的舒了口气,诧异道:“此物或许可以代替竹简!”

  秦王政慧眼识珠,一眼便看出竹帘纸的价值。

  倘若在秦国小篆普及全国的同时,用简洁便利的竹帘纸代替沉重繁杂的竹简,岂不是锦上添花?

  造纸的工序并不复杂,也不需要太多原料,无非就是竹子、石灰石和池塘水。

  几道简单的工序下来,一通竹简所需的竹子便足以涤荡出十张竹帘纸。

  在此之前,秦王政其实也思考过用物品取缔繁重的竹简。

  那便是丝帛。

  可惜,幅宽两尺两寸,长一尺的丝帛价值十二钱,比竹简价格的六倍还要多。

  用丝帛取代竹简虽然轻松,但所消耗的费用却无疑是巨大的。

  相比于丝帛,竹帘纸更能取缔竹简在全国普及。

  竹帘酿出的纸张相比于汉朝时期单薄易碎易裂的蔡伦纸,更加柔软,  更加细腻,但他却更加坚实。

  虽然仅仅增加了数道工序,却能造出棉韧平整的纸张。

  即便是到了民国时期,城市的弄堂内也有不少坊士用竹帘造纸

  足以可见,竹帘造纸对造纸术的发展与传播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只可惜在东晋发明的竹帘纸在经过多年的战火后失传,一直到宋朝才开始在江南地区普及。

  好在小稚奴通过时空旅行和聪明才智将竹帘纸提前千年造出,用于文字普及,惠及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