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再立分封?

第(1/2)页

  无论对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三地都是极佳的栖息地,土地肥沃,可以直接引黄河水灌溉。

  北有阴山,西有贺兰山,可以说是天然的防御屏障,对于防御游牧民族骑兵的冲击,  具有天然的优势。

  战国时期,和戎狄相接的燕赵秦三国所修建的长城,其大致走向,就是和两条山脉相互呼应,而游牧想要长驱南下,则需要越过这两座山脉,  掌握河套地区作为基地。

  而在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  即便没有马镫、马鞍的辅佐,也能在马匹上来去自如,  骑兵作为游牧民族的主力军,可以随时越过天险,挺进中原。

  匈奴大军突破长城之后,那么中原的大部分土地,都在游牧政权的窥探之下,这就对中原政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对方骑兵可以任意选择进攻方向,中原政权只能集结大军严阵以待,最后会被生生拖垮。

  在冷兵器时代,面对骑兵的机动性,要么有城关险隘,要么以骑对骑。

  否则,只能跟在对方后面吃灰。

  因此,中原政权为了对付游牧政权,必须要有骑兵。

  骑兵所需的马匹产区,一个在东北,一个在西北。因为只有在高寒之地,才能养好战马。

  但组建骑兵,  并不能一匹一匹的养,而应该是成群地养,这样才能组建成骑兵队伍,对抗游牧民族。

  而养战马所需要的大山大谷、丰美的水草、空旷的奔跑区域,这些三地地区都具备。

  此外,和马匹相关的,还有精良的铁矿,可以打造武器、战甲,这些在河套地区都可以找到。

  河套地区之所以成为中原和草原的兵家必争之地,蕴含了政治(中原政权的稳定性)、经济(屯田、牧马)、军事(防御以及军事主动权、骑兵的训练以及精良铁矿)等各方面因素。

  这也是秦王政迫切想要征服三地的原因。

  经过长达一年半的努力,河西、河套、河南三地已经被完全纳入秦国版图。

  三地地形开阔,四周险峻,近粮草之地,更是一块风水宝地,是天然马场。

  自此以后,秦国也不必要和匈奴往来,便可以以三地厉兵秣马。

  朝中不少大臣上书劝谏,将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抵抗匈奴。

  毕竟,匈奴擅长游击作战,骑兵千里奔袭,难以摸索敌人的去向,说不定那一天养精蓄锐后,便再次挥师南下,报仇雪恨。

  可秦王政却淡然一笑,修建长城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头曼单于已经被打的畏手畏脚,十年之内,他们不敢踏入中原半步。

  眼下正应该充分利用河西、河套、河南三地,待到马匹肥壮,便可以再次组建大军,一举荡平匈奴,断绝后患。

  占领河西之地后,秦王政下达一道王命诏书,召集文武百官举行庆功宴会!

  李斯和冯去疾分列在左右两侧,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博士次之。

  位于博士区首座的文通君孔鲋在展开朝会后,一直沉默不语,似乎是对秦王政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