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荧惑守心

第(1/2)页

  秦王政三十六年,荧惑星东徙,至二十八星宿的苍龙心脏处,百年难遇的荧惑守心天象现世。

  赤红双星在暗夜里闪闪烁烁,在耀眼的荧惑的衬托下,苍龙的心宿反而稍显暗淡。

  此时,天象出现了一次异常——荧惑守心!

  荧惑者,  火星也,因其运行复杂多变而常使人迷惑,取名荧惑,与太白(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填星(土星)组成五星。

  而五星与三垣二十八宿一起,构成了远古占星术的星象基本框架。

  【注:三垣是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也就是三大星区,二十八宿是天空中相对静止的二十八个星区,其中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各有七颗星宿】

  在五星之中,荧惑是一颗执法之星,是一颗灾难之星,象征天下悖乱、伤残贼害、疾疠死丧、饥馑兵灾等天谴。

  从总体上说,荧惑不断在天际运行,出现在何方,便代表上天对其下分野实施惩戒,其星象分野所对应的地区便将出现灾难。

  当然,灾难的程度,要依据荧惑的种种状态来确定。

  按战国星象分野,心宿对应该当是韩魏北楚诸国;若按秦一天下之郡县制分野,则当为三川郡、颍川郡、南阳郡、陈郡、河东郡等中原地区。

  荧惑停留在心宿中不走,心宿分野之地当然不是好事。

  但在战国时期,心宿被称为天上的“明堂”,即天子宣政的宫殿,倘若荧惑守心,  就代表着庙堂危机。

  更重要的是,在秦汉战国,百姓对天文极为敏感,远远超过后世民众在儒家教化下的无知与麻木不仁。

  所以,荧惑守心的星象一出,阴阳家的种种陈述便不胫而走,便有了弥漫天下的流言:中原地区将会有一场巨大的灾难。

  不少儒生从中作梗,说是上天执法,对皇帝坑杀儒生,焚烧百家言论的警示,预示着将有灾难降临大秦。

  得知消息的秦王政脸色逐渐凝重起来,目光冷冽道:“荧惑守心的确是灾难,但和儒生有何关联?”

  素来和儒家不和的法家代表李斯进言道:“陛下,儒生纯属污蔑,肯定和数年前的焚书一事有关!”

  秦王政一拍青铜大案,案几上青铜爵都微微颤抖,险些跌落在地。

  旋即,秦王政反其道而行之,下达一道王命诏书:荧惑守心的意象,  便是上天警告儒生,莫要和秦国针锋相对。

  一时间,  舆论的风口竟然转向儒生,甚至百姓还强迫儒生主动和秦王政道歉。

  这一幕,正是秦王政最愿意看到的局面,也迫切想要儒生道歉,主动臣服大秦。

  可儒生死性子不该,态度强硬,不甘心向权威屈服,虽然表面默不作声,内心却痛骂了秦王政十八辈祖宗。

  舆论平息后,秦王政没有理会儒生的态度,而是转头去观摩下蓝天大营二十万大军的训练成果。

  韩信果然是能征善战的帅才,军队秩序井然,士卒摩拳擦掌,秦王政不禁感慨:“韩信果然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