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三章 抗戎狄统一战线

第(1/2)页

  翌日,秦王政下达一道王命诏书:“冯氏一族为帝国誓死效忠,冯劫任职御史时,监督百官,恩威并重,因其表现出色,擢升了右丞相。”

  “李斯虽未寒门,  但为帝国献计献策,多次与朕的想法不谋而合,依旧担任左丞相,并赐爵一级。”

  “蒙毅世代将门,是朕的左膀右臂,现擢升为御史大夫。”

  数日前,秦王政召集百官商议右丞相之位谁来担任,  权衡利弊后,  任命冯劫为百官之首。

  但秦王政也能看出李斯年迈,  故还要选出一位合适的御史大夫,准备顶替李斯。

  这个人非蒙毅不可,他出生将门,也却有治国之才,为朕出谋划策,位至上卿,朕赐予他“出则参乘,入则御前”的权力。

  但官吏中也有不少寒门表现出色。

  御史中丞陈平担任以来,御史府对他评价一直不错,可以作为下一任丞相人选。

  而洞庭郡郡守萧何也将楚地治理妥善,百姓仰慕景仰他,因表现优异被推举至朝廷,任治粟内史,似乎也可担任朝中顶替李斯。

  曹参在乡野颇有威望,凭借百姓以及科举顺利担任新任洞庭郡守,也吸引了秦王政的目光。

  这三人自然成了秦王政的重点关注对象,日后可以作为扶苏的左膀右臂。

  最后,  秦王政做出决断,命冯劫为右丞相,李斯为左丞相,蒙毅为御史大夫。

  合理处置右丞相职位空缺问题,避免了一场权力风暴席卷帝都咸阳。

  秦王政三十八年,开春之际,春耕时刻已到,在曲辕犁的辅助下,北方大片土地播种了粟米种子,加上龙骨水车的推行,河水在田地里迅速弥漫。

  代田法也在治粟内史的推动下,在全国普及,一亩地内三沟三垄,充分保持土地水分,而且有效防止麦田倒伏。

  经过各郡各县官吏的讲解,百姓也被这种新型耕种法所吸引,将此法运用到自己土地。

  九原、云中两郡的长城工程也在蒙恬的统领下继续,秦直道也在章邯的指挥下开始修筑。

  长达两个月的不间断修筑,一条绵延边疆的万里长城已经形成雏形,  而秦直道的大致轮廓也基本形成。

  各地官府也饲养良马,  为上郡三十万将士提供充足的战马,  绵羊毛衣纺织厂也在妇女的联合下开工。

  大秦这台战争机器沉寂了三年,又一次苏醒,为了能够荡平匈奴,一雪前耻,全国上下全民一心,众志成城的努力着。

  六国旧地贵族也难得和秦王政站在了一条战线上。

  非我族者,其心必异,这是全国人民的口号。

  只是这个族,意义很狭隘,原本是异姓氏族,一直到了春秋,国家界限才逐渐消除,才有了“诸夏”的称呼。

  随着时间进入战国,交流进一步频繁,诸夏的定义开始扩大,不再是狭隘的姬姜诸侯,而扩散到了九州各族。

  七百年以来,虽然大家有语言的误解,有着国家的划分,但是中原诸多国家已满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同一个民族的要素。

  “冠带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