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直接去抢!

第(2/2)页

翻白眼,心说:

        “万岁爷最近脸皮可真见涨!”

        当然,这话他肯定是不敢说出来的,否则指不定就掉了脑袋。

        得,乾隆这是又想敲竹杠了……秦梁有些无语,最近乾隆是越来越不要脸了,丝毫没有点皇帝的风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乾隆这番变化也都是学着秦梁来的。

        “皇上您直说吧,这回又看上微臣的什么了?”秦梁毫不拐弯抹角,一语点破。

        乾隆也不在意,毕竟在这种只有三人的小环境里,脸面哪有实打实的好处来的重要。

        “朕听闻你在蓝田县附近搞的什么工厂,制作出一种十分厉害的建筑材料。

        与沙、石、水和而搅之,便能够得到名为混泥土的泥状材料,只需半个时辰,方可完全风干,变得坚硬不可摧。”

        乾隆双眼放光的搓了搓手,若有所指的道。

        自从军器局被挖人、十里香出现、荒地大肆动工,乾隆对这里的消息便极为关注。

        他让李玉派出的人,带着乾隆的手谕,在荒地中肆无忌惮的观察着。

        将其中发生的变化,又制造出什么新鲜事物,一五一十的禀告给乾隆。

        可以说乾隆对荒地的了解,都快比得上秦梁这个甩手掌柜了。

        “确实如此,只是这水泥的产量也不高,加之成本价一直居高不下,需要大量的石灰石矿、黏土矿……

        京城附近也没有多少的石灰石矿,仅有的也都有了主,微臣听说这些矿产都在皇家名下……”

        秦梁苦着脸卖惨,没有再说下去,但其中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乾隆敲他竹杠,他当然不能示弱,否则就是不是秦梁的风格了。

        乾隆眼角抽动,露出一丝肉痛的表情:“得了得了,你小子也别跟朕装,要多少矿,自己去跟矿务司报备,朕会让李玉知会他们一声的。

        不过你要保证,每月给朕提供一千万斤的水泥,另外,朕要你一半资费的路,也要用水泥修筑。

        朕也不跟你要银子了,全都算在水泥的头上,另外,朕还会再出四百万银子,算作人工费、材料费以及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

        乾隆这么一来,已经算是十分道德的了。

        而且一千万斤,听起来多,换算下来,其实也就五千吨,对于水泥工厂的产量来说,五天的事情。

        对此,秦梁也没有异议,十分爽快的答应下来。

        乾隆简直就是抱着敲竹杠的名头来给他送好处的,这种“送财童子”,秦梁自然乐的接受。

        谈完水泥的事情,依乾隆往日的性子,八成是要让他滚蛋,但这次却出奇的没有。

        “不知皇上还有何要紧事,若是没有,微臣就先告退了,家中还有一大堆事等着微臣去处理呢。”

        秦梁拱手道,正准备退,乾隆制止了他。

        “等等,朕还有一要紧事,你小子平时鬼点子多,这会儿也给朕出出主意。”

        乾隆背着双手,面露忧虑之色:“最近山西、山东等地,因为蝗灾肆虐,颗粒无收,又在闹饥荒。

        饿殍遍地,百姓易子而食,纷纷逃难到河北、陕西等地,造成当地人口紧张。

        全国各地又抽调不出多余的粮食赈灾,你给朕想想,这粮食之事该如何解决?”

        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蝗灾,秦梁也是略有耳闻。

        不过没有造成大范围,只是在山东、山西两省,秦梁又急于忙着罗谦一事,倒没有过多关注。

        如今乾隆提起一嘴,他这才想起来。

        秦梁眉头紧锁,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就算自己从系统中抽到了杂交水稻,种植下去,也是需要时间长出粮食的,一时半会儿根本解决不了饥荒。

        听乾隆语气,似乎这次灾情十分严重。

        若是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解决,恐怕又会震荡的人心惶惶,百姓活不下去,揭~竿造反。

        正思索着,秦梁突的心中一动,眼前一亮,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皇上,微臣有一法子,可解山东、山西两地灾荒!”

        秦梁面带自信,笃定着道。

        原本等的都有些不耐烦的乾隆顿时喜色上涌,迫不及待问道:“何法?”

        秦梁神秘一笑:“大清没有粮食,我们可以去外边‘借’!”

        “此话怎讲?”乾隆疑惑。

        “简单的来说,就是跟东南亚的那些国家贸易,买他们的粮食,亦或者直接去抢!

        缅甸、安南、老挝、柬埔寨…这些国家哪一个不是土壤肥沃,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十分适合农作物的种植。

        在那里,水稻可以达到一年三熟!加之他们人口又不多,可以想象这些国家的人一年下来,能够囤下多少粮食。

        我们若是能够从他们那里获取大量粮食,先解决燃眉之急,待山东、山西安定下来,再秣兵历马腾出手一一吞并这些藩属国。

        只要拿下了东南亚,大清就等于多了一个天然的巨大粮仓,未来再也不会发生饥荒这种事情,百姓富足,安居乐业,这是福泽万世的好事啊!”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