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真正的十八路诸侯

第(1/2)页

公元190年,正月。

        天下诸侯听闻董卓丧心病狂派人毒杀刘辩,纷纷义愤填膺。

        董卓这行为触碰到了天下士人的底线,引起众怒。

        曹操趁机发布檄文布告天下。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惩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操等恐社稷沦丧,集合义兵,共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合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天诛地灭。皇天后土,祖宗名显,实皆践之。”

        一时间,诸侯纷纷响应,起兵讨伐董卓。

        天下震怖!

        刘协很快就拿到了第一手情报,这情报跟他脑海中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没什么很大的区别。

        因为刘协的上一世穿越的时间点是董卓死后,李傕、郭汜在长安把控朝政时期,所以他完全不知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详细情况。

        但今世的情况与脑海中的记忆大致相同,这样无疑让刘协心中松了一口气。

        可刘协绝不能放松,因为这可是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战役。

        成龙还是成虫,在此一举!

        在历史上。

        这场战役,不仅仅是董卓命运的转变,也是刘协命运的转变,更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董卓的命运在此之后由兴转衰。

        天下各个诸侯势力,也在讨董战争之后风起云涌,展开了局部兼并和势力融合。

        那么何为真正的十八路联军呢?

        资治通鉴曾记载:“春正月,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

        由此看来袁绍是十八路联军的盟主,史书是有明确记载的。

        然而,假象的背后却隐藏着事实,袁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盟主。

        因为讨董战争的联军其实是分为三路的。

        第一路,也是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酸枣联军,前来会盟者有发起者骁骑校尉曹操、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兖州太守刘岱、豫州刺史孔伷、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以及徐州牧陶谦。

        其实酸枣联军中还应该有一位,那就是青州刺史焦和,只可惜此人时运不济,带着兵马意气风发前来会盟,可还没出青州就被黄巾军击溃,不然公孙瓒也不会不来会盟,反而打起青州黄巾军的主意。

        第二路为河内联军,以渤海太守袁绍为首,会盟者分别有冀州牧韩馥、河内太守王匡以及西河太守崔钧,还有一位上党太守张杨。

        第三路为鲁阳联军,为首者乃后将军袁术,会盟者有江东猛虎、豫州刺史孙坚,颖川太守李旻。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酸枣联军的核心人物,并非袁绍,而是张邈。

        袁绍当时并不在酸枣会盟的现场,并未参与酸枣会盟,张邈之所以推举袁绍为盟主,也无非就是打个客套。

        不过,客套之余还要借袁绍四世三公的声威和号召力,从而使得讨董联军声势更大,增加董卓对联军的恐惧,增加州郡百姓对联军的支持,同时又能募集更多义兵。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