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借鸡生蛋

第(1/2)页

梁一飞上辈子的圈子里有个很年轻的煤老板,子承父业。

        当时国家抓节能减排、铁腕整治污染,加上市场变动,这批煤二代已经开始积极转型,梁一飞还找这个煤二代拉过投资,所以对煤炭能源市场,多少有些了解。

        从97年年末开始,煤炭价格就暴涨,煤炭几乎一天一个价,几年内从一百多,最高飙升到了5多块钱一吨,而且供不应求,一吨煤赚个3块钱很轻松。

        一个年产3万吨的微型煤矿,一年下来闭着眼睛赚上亿。

        但在当前,煤炭利润其实很一般。

        虽然从8年代中后期到9年代初期,随着国家建设展,煤炭一直在涨价,从86年的一吨3出头,到当前已经接近了9块钱,但是成本也一直在增长,一吨煤,抛开各种水面下的开销,光是开采费用,都过了6,利润也就二三十块钱而已。

        还是毛利。

        而当前的私人煤矿,一般都是369,年产三万吨、六万吨、九万吨,再大一点,3万、6万那一批,基本都还是国企,个人想拿到手不容易。

        何云飞和玟姐他们心里飞快的默算一下,哪怕是一个九万吨的矿,一年到头,不出一丁点而意外,一年也就两百多万的毛利。

        实际上,煤矿的其他成本,往往是大头。

        一个年产九万吨的煤矿,一年干到头,赚得那点钱,基本都花出去了,最后能有个几十万的结余就算很不错了。

        一年赚几十万,这么多人分利润,算到每个人头上,一个人分几万。

        这些人都算是滨海市有头脸的,几万块钱没人会太当回事,废了这么大事,一年赚个几万,还不够操心的,没意思。

        何况,还要进行先期投资,要去外地开拓市场,有各种风险的存在。

        何云飞说:“想赚钱,必须把产量搞上来,过十万吨的矿,一时半会我们指定拿不到,那就只有多拿小煤矿。一个369,拿它个五六个,那也是几十万吨的规模,赚头就大了,但是这么一来,先期投入又太大!”

        既然有做煤矿的想法,何云飞事先也做过一些调查。

        小煤矿之所以难以为继,还是因为产量成本高,不是因为小煤矿没价值。

        所以想要买过来,还是要花一笔钱。

        另外,小煤矿成本高,买来之后,想要赚钱,那就得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怎么办?投资,买设备!

        私营小煤矿,和国企大矿的主要区别,不光是销路,还有效率,主要是设备不一样。

        国企大矿,有钱买好的机器,一台进口的设备,动辄几百上千万

        而私企小矿,以前大多是生产队、村镇的,当时设备就很简陋,承包给私人之后,还是沿用了以前的设备。

        甚至到了9年代初,还有很多完全依靠人力进行。

        年产量3万吨的煤矿,只要有机器,一年产量轻轻松松翻几倍。

        可小煤矿民营企业从哪来这个钱投资?就算是把煤矿抵押给银行,银行都不会放贷。

        不投资,不买设备,以当前的煤价,赚头很甚至连买矿的钱都赚不回来

        投资的话,又是一笔大钱。

        何云飞和这些人,虽然想拓展新领域新财源,可目前自己的生意做得好好的,没必要一下子堵上全部身家去一个不熟悉的领域,需要的是稳。

        “当地的社会关系也很麻烦。”玟姐夹着细长的女士烟,说:“我们是外来户,人家能这么轻松的让我们立足?”

        “是啊,我也担心这个,别到时候买了几个小矿,上不上下不下的,钱花出去了,在当地又站不住脚,砸在手里。”另外一个长相彪悍的中年人说。

        “小煤矿效益再不好,那也不是几万几十万能买下来的,先期投资太大了!”

        包厢里议论纷纷,何云飞抬手压了压,说:“都别吵,今天不是就来问点子了嘛。梁老板,你觉得我们该怎么着手?”

        梁一飞笑了笑,说:“我先说一下啊,刚才飞哥说给我股份,我呢,不为这个,股份我也不要,纯碎是朋友之间聊天,我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伙闲聊而已。”

        何云飞还准备说着,梁一飞已经抢先一步,没给他开口的机会,问:“飞哥,买煤矿要花很多钱嘛?”

        “一个矿不多,可几个矿,那可不是一笔小钱。”何云飞说。

        梁一飞淡淡的问:“飞哥,你是干什么的,你买矿,还要按照市价?”

        何云飞一愣,什么意思?

        梁一飞换了舒服点的姿势,靠在沙上,不急不慢的说:“小煤矿,尤其是私营小煤矿,从银行贷不到钱,可你有钱啊,你借给谁都是借,为什么,不把钱借给他们呢?”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