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不得安生

第(1/2)页

第一卷风雨飘零

        乾清宫内细如丝的檀香袅袅绕绕,死寂般的沉静,温体仁眼角间扫过崇祯皇帝紧蹙的双眉,心里微叹!

        皇上不容易,自己也不容易啊!

        非是他们君臣无能,实在是东林党人太狡猾了。

        大明看似面上光鲜,中枢朝令还能切实下达到全国各地府县,南北十三省人事权也看似尽数执掌。

        可二百余年积累的体制弊病,早已积重难返,病入膏肓。

        若不能行非常手段,恐怕将无以为继矣。

        过去,皇上性格反复多疑,作为首辅,自己也只能让朝堂力求平稳,希冀能挺过这艰难的岁月。

        可这半年来,皇上仿佛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做事雷厉风行大刀阔斧不说,最重要的性格中多了狠辣二字。

        这非常重要。

        温体仁知道,现在的时局绝对不是什么太平之时,仁君是救不了国的。

        依照目前的时局,皇上还是强势点好,这样,下面的人好做事。

        “温爱卿,你和内阁立马进行盐法改革,拟定条理章程。

        朕只有一点,大明帝国的利益不能让几个家族垄断,而是要让更多的人享受朝廷好处。

        另外,两淮盐运使衙门整个班子恐怕是烂透了,必须趁机根除,你手里可有什么人适合这个位置?”

        崇祯皇帝想既然不能帮这些孙子赚钱,那就必须下狠手了。

        目前对付这二十四家徽商,恐怕时机不是很成熟,那么,只有先从朝廷内部下手。

        一窝端掉两淮盐运使衙门,然后换一个能搞事的干吏过去,用软刀子慢慢朝这些徽商开刀,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不过,自己熟悉的那个几个大臣都已派上用场,其他的不知情况如何,冒然使用又怕跟原来的盐官一样,被盐商腐蚀。

        那岂不是又回到原点?

        况且,这个人选可不能是谦谦君子,必须腹黑一点,才能让徽商吃亏大放血,继而自动退出逐利中心。

        还有,必须能背黑锅承担骂名,要实实在在为大明着想。

        温奸相这老货今天既然提出来解决徽商,肯定是经过深谋远虑,他的夹带里应该有适合的人选。

        物以聚类,人以群分。

        能被温奸相看上的人,肯定差不了。

        至少,不是迂腐之辈。

        皇上拿定主意了。

        可以搞事了。

        温奸相陡然振奋起来,他眯着小眼微笑俯身说道:

        “启禀皇上,臣觉得有一人比较合适,做事狠辣不迂腐,手段权谋都不错,足以跟盐商周旋不落下风。

        而且此人现在就在淮安府任职,熟悉盐务盐法。”

        “谁?”

        崇祯皇帝有些不喜的看了温奸相一眼,卖什么关子?

        “淮安知府杨维垣。”

        温奸相被皇上瞪了一眼,心里一颤,急忙说出心中人选。

        “杨维垣。”

        崇祯皇帝念叨一声,终于想起这个人物,也明白温奸相为什么要遮遮掩掩。

        因为,这人是阉党,一个被本尊打倒的人。

        杨维垣,字斗枢,文登人,万历四十四年丙辰榜三甲进士,官御史,协助大太监魏忠贤,力排东林党人。

        崇祯元年入逆案,被贬到淮安府任职。

        但是,崇祯皇帝记得他,却是因为杨维垣在弘光年任通政使,建奴陷南京时全家死节。

        “就他了!”

        崇祯皇帝目视温奸相,肯定的说道。

        阉党并不是全部都是坏人,就和东林党并不是全部是好人一样,关键要看他们做的事情。

        后世,东林党如此招人恨的原因,还不就是这些孙子,只要不是他们的人,就一律打倒,一律定义为坏人。

        这他娘的哪是朝堂重臣所为,简直跟傻逼没什么两样。

        自己腰缠万贯却不愿意多交一分钱税收,不惜把并不沉重的税收转嫁到身无分文的底层百姓身上,继而诱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前线打仗没军饷,后方则是朱门酒肉臭,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自己的罪行,就抹黑其他宦官武将系统。

        最后的结果就是国家因为内外交困走向灭亡,给华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给中华文明制造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些孙子,真是符合给他阳光就灿烂,给他颜色就开染坊的定律。

        得寸进尺。

        历史上,张居正变革摊丁入亩为什么失败?而建奴却可以?

        那是建奴不把你们当人看,杀人不眨眼,没节操的读书人当然跪舔。

        这就造成大明把你当人你就浪,建奴把你当狗就跪舔,什么玩意?

        还有脸抹黑别人。

        “皇上,臣这就去安排。”

        温奸相得到崇祯皇帝首肯,心里大定,有了杨维垣帮忙,他对盐务改革有信心。

        而且,杨维垣是他对付东林党人一柄很锋利的刀。

        “有劳温爱卿了,恐怕你又要背负漫天骂名了?”

        崇祯皇帝脸上闪过一丝狠辣,却又摇摇头对温奸相无奈说道。

        温体仁被骂是必然的。

        不说别的,重用阉党余孽杨维垣,就必然触动某些人的神经。

        还有盐务改革,那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但凡改革,无论是哪个区域,必然动了现有利益者的奶酪,有杂音是正常的。

        你从他们身上割肉,他们能不骂你吗?

        大明的任何改革,都是和整个士绅集团作对,所以过去张居正被黑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不会有一个人为他说话,因为他作对的是整个国家的精英阶层。

        能为他说话的普通百姓,却什么也不懂,更没有发言权。

        现在,轮到温体仁这老货了。

        “债多不压身,臣被骂得还少吗?”

        面对崇祯皇帝的关切,温体仁展齿一笑,浑不在乎的答道。

        呵呵

        这些东林党人,祸国殃民,却自以为正义,有皇上支持,老夫要不弄死你们,这首辅就白当了。

        其实,别看温奸相对东林党人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其实除了钱谦益,双方并无私仇。

        关键是他坐在首辅这个位置上。

        可以说,大明任何人只要坐在首辅位置上,都明白东林党的危害,区别只是愿不愿搞事而已。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和为贵,这么简单的道理谁不知道哇?

        所以,历史上,本尊换了五十一个首辅,并非没有原因。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