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定点爆破

第(1/2)页

第一卷风雨飘零

        朝贡粮食的数额,是按照崇祯皇帝的指示,必须满足大明边军和京营一年用度的基础上,越多越好。

        既然如此,内阁和户部做的打算就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因此,嘴张得很大。

        对此,王应熊是做好思想准备的。

        可惜,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

        “请王学士代小国回复圣天子,暹罗粮食颇多,下官这就修书回国,通知国主准备粮食。

        只是我们距离大明路途遥远,陆地运输不便,海路下国无足够的船只,且没有长途航行的经验,您看……?”

        这次,听完王应熊的话,第一个跳出来的是暹罗使节,他对朝贡数量并没提出异议,只是提出实际困难。

        暹罗就是后世的泰国,全世界有名的产量基地,自然没有粮食之忧。

        其实又何止是暹罗,整个南洋地区水稻一年三季,皆是产粮的基地。

        只不过这些黑猴子太懒,自己能吃饱就行,换了勤劳的汉人试试看?

        “王学士请放心,大明需要的粮食,我等番国当尽心准备。

        下国国主早就有言,我国当以父事侍奉天朝上国。今圣天子有命,敝国上下,当全力筹集粮食。

        只是,我等情况亦同暹罗国一样,请王学士体察。”

        真腊王国使节也表示没压力,多难得巴结上朝天国的机会啊!

        不就是粮食嘛,让国主明年让贱民多种点就是,敢偷懒,鞭子伺候。

        虽说这次王学士有言,天朝上国不回礼,但要看长久不是。

        再说了,十几个藩属国分摊,多大的事啊!

        其他藩属国也纷纷表态粮食问题可以解决,焦点还是在运输上。

        因为,他们没有海军。

        走陆路的话,等送到也基本吃完了。

        王应熊是越听越吃惊,也越来越佩服崇祯皇帝。

        无它,一切都在他老人家的预料中,也早安排好了。

        “诸位,有粮就好,有粮就好!运输的问题,由大明海军来解决。”

        王应熊想起大明的粮食状况,再看这些藩属国的反应,大声说道:“还望诸位致信各国国主,来年多种粮食,大明必有回报。”

        各国使节喜笑颜开,有大明次辅这句话,值了!

        大明两百余年来,信誉一直杠杠的,看来,好处是少不了了。

        王应熊从鸿胪寺回来,立马奔赴皇宫,急于把这件好事禀报崇祯皇帝。

        ——————————————

        乾清宫内,崇祯皇帝此时正神情专注地站在御案前,手中的毛笔正在桌面的宣纸上笔走龙蛇,地下堆满了揉成一团的废纸。

        旁边几名侍候的小太监则是站在一旁大气不敢出,生怕此时打扰了皇爷的雅兴。

        确实,从西山军营回来之后,崇祯皇帝的心情大好。

        搞掉一个国公,震慑了整个勋贵圈子,为平头哥重组京营扫清了障碍,他这个军改组长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送出去两个爵位,换来石柱土家族回归,解决日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