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京城时局

第(1/2)页

第一卷风雨飘零

        崇祯八年六月到至今,在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整个京城官场局势异常混乱。

        对于官员来说,可以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来形容,每日都有官员被锦衣卫从府邸或者六部衙门带走,然后关进诏狱审讯。

        之后就是例行的定罪抄家。

        六部中,礼部尚书张至发、工部尚书张凤翔被打入大牢等候发落,礼部右侍郎张四知被满门抄斩。

        刑部尚书郑三俊被罢黜,兵部尚书张凤翼被贬嫡,六部中仅有户部尚书毕自严和吏部尚书闵洪学得以幸免。

        现如今,崇祯皇帝更是借着李邦华整顿京营之际,开展什么反腐案,把兵部、户部、工部中层几乎一网打尽。

        抓了一百多人尚不罢休,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方面,是锦衣卫、东厂的刑讯很厉害。另一方面,是他们抄家搜证很有效。

        可发展到后来,他们居然还不完全重视证据。

        有证据的看证据,没证据的听御史言官的弹劾,听朝野上下的检举。

        总之无论京官还是地方官、在朝的还是致仕的、也不管什么党派,只要有涉及此次贪腐的,就一律先抓再说。

        此举,顿时令人想起崇祯皇帝临朝之初,对付阉党的那一次清算。

        不过,有心人士也发现,皇上还是就事论事的,范围仅限在与工部军用物资以及饷银的贪腐上,并未扩大。

        于是乎,整个朝野上下虽人心惶惶,但也不至于惊慌失措鸟飞兽走。

        甚至,朝堂上没有涉及此案的官员,还巴不得皇上大开杀戒,那样对谁都是机会。

        一个官员的升迁罢黜,影响的是一批人的上下变化。

        更何况是一群人,如此庞大的一群人?

        毫不夸张的说,有多少人受难,就有多少人受益。

        死道友不死贫道,绝对是官场守则之一。

        尤其是六部尚书中腾出来的两个位置,更是让多少自以为有希望的官员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而同时,这事对京城百姓来说,也是喜大奔波的好事。

        每当锦衣校尉上府缉拿涉案官员,看平日里不可一世的达官贵人,失魂落魄犹如行尸走肉,纷纷拍手称赞天子圣明!

        这无关乎立场,无关乎利益,只是官民两个阶层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已。

        再说客观一点,这是底层和上层之间不同心里的碰撞。

        反腐,历朝历代永远是民心所向的事情。

        没有切身利益的百姓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关乎到切身利益之人?

        而这其中,又分为既得利益者和即将得到利益者。

        可以想象,双方会有多疯狂?

        所以说,这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恨,崇祯皇帝皇帝暂时没有感受到,而爱,崇祯皇帝却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

        皇宫内,崇祯皇帝执田贵妃之手,来在宫后苑的假山瀑布旁,哗哗的水声激在铺满了晶彻的雨花石之上,湿重的凉气瞬时扑来。

        他蓦然止住脚步,一时间瀑布如银浆在假山上泼洒下来,水波绮色七彩,四处轻漾,阳光映着水光,灼灼耀眼,便忍不住闭上了眼睛。

        只是眼角不经意便瞥见栏外那一株四季桂,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