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想杀人

第(1/2)页

第一卷风雨飘零

        金秋九月,向来是个收获的季节,可唯独在崇祯年间是个例外。

        受到小冰河的影响,大明的天灾是多样化的。

        北方旱,南方涝,时不时的有点大小瘟疫,还有铺天盖地的蝗虫也来搞乱。

        可以说,真他娘的令人蛋疼。

        所以,正当崇祯小组长雄心勃勃想大干一番之际,全国要求赈灾的奏折如雪片般飘来。

        好在如今崇祯皇帝有点小钱,虽然不多,但好歹有点不是?

        于是,得到崇祯皇帝赞助的户部尚书毕自严,今天这里拨付十几万,明天那里拨付二十余万,倒也勉勉强强能应付。

        只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乾清宫内,崇祯皇帝眉头紧皱,背负双手紧盯大明各省灾情舆图,整个人呆呆的好像一个傻子。

        蓝色区域是轻灾区,管不了,真管不了。

        红色区域是重灾区,勉强管管而已。

        朕的大明,怎么如此多灾多难啊?

        许久,崇祯皇帝才缓缓的吐了一口气,摇头轻叹。

        两百多万的赈灾银是发出去了,可有多少能到灾民手里,崇祯皇帝真的不敢保证。

        毕竟,赈灾粮款在地方官府那里就是笔糊涂账,就是发财了。

        它不像是其他的支出,需要详细记账,需要见到成果,需要监管严密。

        只要地方官员转手一挥,然后向朝廷报称赈灾粮款已经发给灾民了,贪官们就有大笔银子进账了。

        如果朝廷因为灾民得不到而追查,贪官们大可以说是因为赈灾粮草不足,而灾民又太多的缘故。

        再做几本假账,也就可以应付过去了。

        到时候说不定还能向朝廷追加一笔赈灾粮款,那样又是一笔收入。

        也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赈灾粮款就是贪官们眼中的肥肉,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由于涉及面积广,分布不均匀,即使已经派出大量锦衣卫,想来效果也有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远的地方崇祯皇帝管不了,可近在眼前的河北霸州的蝗灾,崇祯皇帝却想亲自出宫巡查灾情。

        当日饷午,崇祯皇帝在几十骑的护卫下,出现在霸州的郊外乡间,并在农户的指点下,来到灾情最严重的田地周围。

        当抵达后,前世今生从未见过蝗灾的崇祯皇帝,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

        之前的路上,也有少量蝗虫,所以明知蝗灾严重,但究竟如何严重,崇祯皇帝却想象不出来。

        直到此时,到了目的地,崇祯皇帝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蝗虫一过,片草不留”。

        眼前,铺天盖地到处都是蝗虫飞舞,黑压压的漫山遍野,翅膀拍打间嗡嗡声竟是有些吓人。

        而崇祯皇帝眼前的田地,却早已片草不留,只剩下一片秃土。

        事实上,不仅仅是眼前的这片田地,放眼望去,满眼苍茫,崇祯皇帝竟然看不到一点绿色。

        天地间所有的绿叶植物,竟让被漫山遍野的蝗虫啃食干净。

        可蝗虫虽然让人震惊,但对崇祯皇帝而言,真正让他震撼的,却是田野周围的百姓。

        他们几十骑从远处奔来,可谓是大张旗鼓,可这些百姓却无动于衷。

        国人最爱围观的事情,并未在他们身上看到。

        郊野田地周围,他们或行或立,就这么看着漫山遍野的蝗虫,神色间带着满满的恐慌无助,更多的还是绝望麻木。

        就这么愣愣的看着眼前的这片秃地,似乎还在疑惑,他们辛苦耕种了一年的活命粮食,都哪里去了?

        隐隐间,不知何处,有哭声传来。

        展现在崇祯皇帝眼前的,到处是绝望颓然,天地间一片灰色,似乎找不到一点点的希望存在。

        路上,崇祯皇帝没有看到传说中饿殍遍野、人吃人的惨剧,但他已经可以想象了。

        百姓神色间那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