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道友进京

第(1/2)页

第一卷风雨飘零

        铁蹄轰然,踏碎了午后的沉闷,山呼海啸,凌冽的杀气撕破群山。

        风起云涌的气势一往无前,百战强军杀气腾腾,越过黄土高原,跨过冰冻的河流,在崇山峻岭中奔腾。

        横扫西北的曹文诏,铁骨铮铮的热血军汉,率领麾下三千铁骑,携百胜之威,正在奔向京畿,踏上天子征召的归途。

        在崇祯皇帝征召的道友中,身处西北的曹文诏无疑是最远的,可却是第一个抵达京城的道友。

        这一切,皆因他军人身份。

        其他道友拖家带口,车马劳顿比不了大头兵出身的曹文诏利索。

        更何况,这位大明的平头哥,对军令执行得非常彻底。

        崇祯皇帝一句即刻抵京,这位道友立刻甲不卸、马不停朝着京城奔来。

        这让前来传旨的锦衣千户高文采,见识到了曹文诏道友的疯狂,也领略到关宁铁骑的强悍。

        “曹总兵,你们暂且在此修整,末将这就进宫禀告皇上。”

        西山大营,隶属左军都督府,一向是外军抵京的宿营地。

        因为是天子私诏,没有兵部调兵函文,高文采在帮忙处理好后,立即告辞离去。

        对于这位战死沙场,阖家十七口都为前任尽忠的锦衣千户,现任崇祯皇帝给予他宫中行走的权利。

        当然,这也是私下提防骆养性的一种举措。

        其实,不要说是骆养性,便是崇祯皇帝心目中的道友们,他也会有些小手段。

        文科出身的崇祯皇帝,对于工科的发明那是一窍不通,可对于历史,那是深入研究过的。

        纵观古今,人心贪婪,欲壑难填。

        曹孟德何曾不是一心匡扶汉室?赵匡胤何曾不是忠心侍周?

        可结果呢?

        这说明人心是会变的。

        非是崇祯皇帝疑心重,此乃是正常制衡之举。

        不是非要君臣疏远防备,实乃是君臣长久之始。

        皇宫内,听闻高文采的禀告,自己的第一打手已经入驻西山大营,崇祯皇帝立刻兴奋起来。

        同时,心里也无比轻松,更有一种安全感。

        若说锦衣卫是短刀,近距离防护自己。那军队就是长刀,远距离攻击敌人。

        长短刀在手,配合使用,才能横着走而无惧任何明枪暗箭。

        要想做任性的帝王,比肩太祖朱元璋还看今朝,那得有实力在手。

        尤其是身处乱世,道理也讲不通了,手握兵权才最重要。

        后世天天受到枪杆子出政权熏陶的崇祯皇帝,非常明白这个道理。

        “曹大伴,立即通知尚膳监准备御宴,朕要在武英殿犒赏三军。”

        意气风发的崇祯皇帝,挥舞着大手吩咐道。

        “天子设宴武英殿?”

        饶是曹文诏心里有想到自己可能会受到皇上重用,可听完宫里小黄门传达的旨意,也不禁呆若木鸡。

        自己何德何能,天子既然如此垂青厚爱!

        要知道,他只不过是山西大同总兵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