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周墀

第(1/2)页

潼关。

        即函谷关,因毗邻潼水,于东汉末改名为“潼关”,今隶属京畿道华州潼关县,自战国时便为关中要塞,有“三秦镇钥”、“四镇咽喉”之称,为河东道、京畿道、都畿道三地交汇之处,更是通往八百里秦川的必经之路。

        潼关若失,京城势必无所倚仗,整个京畿之地将完全暴露在敌人的兵锋之下。

        正因潼关之重,在其必经之地的陕州、虢州以及所在的华州三地,一度经过十数次易革,仅安史之乱后便先后置有“陕虢华节度使”、“镇国军节度使”、“奉诚军节度使”、“同华节度使”等,而至本朝,则为华州刺史兼领潼关防御使,而其守军前身则为“镇国军”。

        区区一州之地,却拥有着与天下藩镇同等的地位和权利,甚至在朝廷的特允之下,在京城中设置了“华州进奏院”,由此可见一斑。

        正月十八。

        华州距离长安一百五十里,这个距离并不算远,加上华州进奏院的存在,所以京城里发生的一切很难瞒得过一个人。

        华州刺史兼潼关防御使,周墀。

        “陛下驾崩?”

        已年逾花甲的周墀在听完进奏官的呈报之后,苍老的脸上并没有太多的惊讶,更没有怀疑进奏官的呈报是否属实,只是将眉头皱成一团,显得若有所思。

        尽管华州距离京城并不远,但当进奏官最终将呈报放到周墀案上的时候,已是过去了整整三日。

        三日不长,却也不短。

        周墀知道,自己失去了整整三日的时间。

        “使君”进奏官是一名四十出头的男人,瘦而不弱,肤色白皙,额上甚至连一道皱纹都没有。

        周墀轻捻长须,抬眼看了看进奏官,眉头依旧紧紧皱在一起,“说!”

        闻言之后,进奏官略显犹豫之色,但最终还是轻轻说道:“朝堂巨变,使君”

        尽管此前已将这句话在心中默默预演了许多遍,但当真正说出来的时候,进奏官还是有些胆怯。

        “如何?”周墀的眉头逐渐舒展,似乎略带微笑。

        “使君当尽早决断!”

        话已到了嘴边,但还是没有足够的胆量说出来,只说了这么一句无关痛痒的话。

        周墀微微一笑,缓缓说道:“你要说的,似乎不只是这些吧!”

        进奏官的额上瞬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伸手将幞头轻轻摘下置于案上,面色变得极为难看。

        尽管这里只有自己这二人,可有些话一旦说出口,就再无回转的余地。

        轻则人头落地,重则九族皆灭。

        “你是要劝老夫尽早向那些人示好吧!”周墀面上不动声色,只是紧紧地盯着进奏官。

        一滴汗水从进奏官的额上滑落,摔在案上,如同一朵小巧的花。

        而直到此时他才发现,自己竟连承认的勇气都没有。

        见进奏官垂首不语,周墀缓缓起身,在屋内踱了几步,突然问道:“杨邳,你跟了老夫已有十年了吧!”

        杨邳想了想,回道:“属下自文宗开成二年跟随使君,至今确实已有十年了!”

        周墀点了点头,道:“记得当年李德裕为相,对牛僧孺一党竭力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