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新书了╭ ╯ε╰ ╮

第(1/2)页

“寻人梦”,也没有办法回应你“还有谁陪我痴迷看这场旧戏”,更不知道“还有谁为我而停谁伴我如衣”,我想,你也并不需要人去懂,因为有种美叫孤芳自赏,有种伤叫做黯然。

        很多时候,我不愿将你归类为知音难求的孤独寂寞,更愿意将你看做是历经红尘后坚守爱情的执着等待。毕竟没有多少人懂得,如果生命里曾经出现了一个你,那么其余便都成了将就,而你仅仅是不愿意将就而已。

        脑子里想起了曾经流传一时的《蔡锷与小凤仙》,一样是世俗里难容的将军和戏子,一样是烽火战乱的烟雾缭绕,一样是爱不得爱恨不得恨的徘徊和无望,一样是不得善终的无缘相守

        人生是如此艰难,爱情是如此绝望。

        既然缘浅,奈何情深?

        “演尽了悲欢也无人相和的戏”也只能在苍凉冷清的曲终人散时,独自回味那一份相思之苦,不悔之意。

        如果的如果,我是说如果是我,我更愿意相信,即使第三十八年的夏至,你们在某个曾经熟悉的地点见面了,或者你能说的也只是那一句:愿我有生之年,得见你君临天下。”

        这就是这首歌的含义。

        第三十八夏至。

        衰草连横向晚晴,半城柳色半声笛。

        枉将绿蜡作红玉,满座衣冠无相忆。

        时光来复去。

        斜屏半倚。

        拉长了光影。

        重彩朱漆,斑驳了画意。

        一出纸醉金迷闹剧。

        一袭染尽红尘的衣。

        唱罢西厢谁盼得此生相许。

        灯下的影,粉饰着回忆。

        老旧唱机,轮回了思绪。

        一封泛黄褶皱的信。

        一支勾勒眉角的笔。

        花腔宛转着应和陈年的曲。

        衣香鬓影掩过了几声叹息。

        冷眼看过了霓虹几场别离。

        他还演着那场郎骑竹马来的戏。

        他还穿着那件花影重迭的衣。

        他还陷在那段隔世经年的梦。

        静静合衣睡去,不理朝夕。

        他演尽了悲欢也无人相和的戏。

        那烛火未明摇曳满地的冷清。

        他摇落了繁花空等谁记起。

        为梦送行的人,仍未散去。

        还有谁陪我痴迷看这场旧戏。

        还有谁为我而停谁伴我如衣。

        歌曲一开始即传出沙哑的京剧声,颇有岁月的气息,相继伴有李旭升独特的古风演唱方式,其中与京腔混搭相和,韵味十足。

        他虽然没有系统的学过,但简单的模仿出来,还是没问题的。

        而与《第三十八年夏至》相近的是张国荣先生的《霸王别姬》。

        这也是李旭升知道这首歌的原因之一。

        程蝶衣和段小楼,戏子与军官,都不为世俗所容,都身不由己,都求而不得。

        “衣香鬓影掩过了几声叹息,冷眼看过了霓虹几场别离”。

        精心制作的华美戏服掩盖了日夜煎熬千疮百孔的心。

        而如果仅仅作为为阿青遇上范蠡的引子,未免篇幅太过多了。

        仔细一想,薛烛的遭遇,不就是阿青悲剧的提示?

        薛烛本与风胡子师出同门,可是风胡子却被伍子胥请到了吴仔细一想,薛烛的遭遇,不就是阿青悲剧的提示?

        薛烛本与风胡子师出同门,可是风胡子却被伍子胥请到了吴仔细一想,薛烛的遭遇,不就是。。。。。。。

        国。风胡子并非玩弄权术之人,才未识出伍子胥之心,被伍子胥利用。

        被伍子胥利用的风胡子仅仅为了一点儿虚情假意的厚待,为吴国监造武器,劳瘁过度,精力不支。

        并且,又有了后来薛烛惨被斩指的惨剧。

        伍子胥,被勾践耻笑,被范蠡不屑。

        那,范蠡又如何?

        他为了西施,希望得到阿青的剑法。

        在阿青受到吴国使者欺负时,范蠡并没有一心相救,仅仅轻言相劝。可在看到阿青超凡的剑法后,范蠡便想为自己所用,便虚情假意讨好阿青。

        因为要赔几只羊,所以阿青一笑。

        因为虚情葬羊,所以就觉得是个好人。

        风胡子因为白白接受了一把宝剑,弄得所失众多。

        阿青为什要喜欢范蠡?

        范蠡已经长出白胡子,而阿青才十四五岁。

        阿青相貌宛如脱俗,而范蠡已经四十多岁。

        难道不是因为范蠡假惺惺对阿青好,阿青才会喜欢他?

        阿青已经说过,她的母亲已告诫过她,不要和男人多说话。

        阿青没有听,错把范蠡当成好人,所以早已注定了悲剧。

        阿青才十四五岁,为什么没有爸爸,只能和妈妈在一起?

        为什么妈妈又要告诉阿青不要和男人在一起?

        因为妈妈早已被欺骗。

        大白猿通晓剑法,性情通灵,它教授了阿青足以自卫的绝世剑法。

        可它第一次见到范蠡就知道范蠡骗了她,而阿青早已不顾一切的喜欢上了范蠡。

        它是阿青的守护者,像是薛烛劝解风胡子一样,白猿去杀范蠡。

        可它的结局,又和铸剑师弟薛烛有何不同?

        范蠡本想利用白猿,伍子胥本亦想利用师弟。

        可当二者失去利用之便时,便遭受横祸。

        薛烛断指,白猿断臂。

        被亲近之人的背叛,只因玩弄权术之人利己的欺骗。

        阿青富于天赋练成绝世剑法,又怎会愚昧无知,连白公公和白猿也分不清?

        只是因为阿青喜欢范蠡,她只能这样骗范蠡留在她身边。

        她心里对欺骗范蠡是愧疚的。

        所以她要在白猿面前保护范蠡,并且保护到不惜与白猿翻脸。

        可是被骗的其实是她。

        范蠡即使和痴心的阿青在一起,也只在想着如何获得那绝世剑法,也只在想着和西施在一起会怎样。

        阿青何等聪明,范蠡见过这样一位绝世美人,并且流连忘返。那他一定喜欢那人,阿青如何不知。

        所以她要拔掉范蠡的胡子,以图让范蠡回心转意。

        可是,白猿出现了,自己的谎言破灭了,自己没法再和范蠡这样快乐的生活了。

        所以白猿离开时,阿青很伤心。

        她不仅为白猿在伤心,更是为自己在伤心。

        因为她知道,自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