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童贯背锅

第(1/2)页

燕京,华夏的故地幽州,如今辽国的南京,南门外,密密匝匝的围满围观的百姓,将诺大的刑场围的密不透风,围观的百姓大多穿着汉服,不明其中缘由,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哎呦!”一人望着监斩台上的官员,发出一生惊呼:“那不是大宋朝的童枢密吗?怎么跑辽国当监斩官了?”

        “是啊!”另外一名围观者也诧异的附和道:“难道大宋的官员,还能在辽国的土地上行使权力吗?”

        “今天要杀些什么人啊,为何场面如此宏达,由宋朝官员监斩?”

        ……

        童枢密摆着十足的官威,稳坐在监斩台上,象征性的眯着眼看了一眼太阳,连太阳的样子都没看轻,便掏出案几上的押签往地上一丢,拖着十足官腔道:“午时已到,开始吧!”

        “咚!”

        “咚咚!”

        三声裂人心肺的连珠号炮响,围观百姓肃然,一名虞侯在两名宿卫的陪衬下,扯开判决书朗声唱道:

        “访辽大使、大宋枢密使童贯制,查:赵攀等七十二人,本大宋子民,在宋犯法,畏罪逃亡,今在辽国捕获归案,依照宋律,叛逃者罪加一等,七十二人,今日一并问斩……”

        虞侯长篇累牍,念了老长一大段,细数七十二人罪过,其中最多的,便是“本是宋军士兵,却叛逃至辽国”还连带着杀人、纵火等罪状,反正说的各个十恶不赦,惹得一众围观者都听得切齿,认为这些人死的实在太晚。

        末了,还带有恐吓以为的一句:“故国虽远,法度常在,当为后来者鉴。此!”

        虞侯念罢,收了文书,转身而去,一应刀斧手,推着七十二人浩浩荡荡入场。

        围观百姓又开始议论纷纷:

        “呦呵,这不是大辽国的投来南军吗?”

        “既然是辽国的投来南军,那就是辽国人啊,怎么能让宋国人斩杀呢。”

        “难道大辽国当真日薄西山,已经没有能力庇护投降者了吗?”

        “是啊,听说北地金匪作乱,大辽国损兵失地,不知道是否还有能力,庇护我们这些汉人了!”

        ……

        鲍太平要杀这叛军的目的便是如此,削弱辽国在汉人中的权威,警醒这些在北地的汉人。

        “冤枉啊!”

        投来南军俘虏身在刑场,发出一片哀嚎之声。

        “什么冤枉?难道文书上的罪过说的不明白吗?”执法虞侯大声呵斥道。

        罪孽深重的赵攀哀告道:“昨日我等已经得到许诺,投降者免死,今日却要斩杀我等,着实冤枉啊!”

        是的,鲍太平给过他们承诺,不过鲍太平昨天说的“今日免死”,显然,今天已经过了昨天,这些人已经多活了一日,鲍太平并没有食言。而且是鲍太平自掏腰包,给他们准备丰盛的断头饭,让他们做个饱死鬼,鲍太平已经仁至义尽。

        “谁给你的承诺?你多半听错了吧?”虞侯又呵斥道。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将军……”赵攀心有不甘,却还绝望的在人群中找寻那个少年将军,希望那少年将军能够当面对质,救他活命,可寻遍人群,根本有没有那个少年的影子。

        “俗话说:嘴巴没毛,办事不牢!”虞侯见罪犯不死心,又指着监斩台道:”你看监斩台上坐的何人?决定你生死的是大宋枢密使童枢密,十五六岁的人官阶能有几何,定得了你们的生死吗!”

        赵攀似乎明白了,感情是那少年说的不算,少年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