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君问归期未有期(二十九)

第(1/2)页

接人?

        这没头没脑的,接甚的人?

        灵璧歪了歪头,不觉地扭头去看桑硕同太湖。

        只扭到一半倏地想到了甚的,顿时倒吸口凉气,又猛地转了回来,连“姐姐”都忘了叫了,手上一用力:“你是说船埠头村来人了?”

        芙蓉根本没有觉察,只重重点头:“嗯!”

        哪怕素日里再是老道,说到底芙蓉也不过是个十岁上下的小姑娘,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

        就算晓得这事儿同自己再无干系,可一想到那些个叔伯婶娘的意动,也不禁唇亡齿寒。

        九月里的天,牙齿都开始打架了。

        灵璧更是捂了胸口,那种心肝都被摘掉了的感觉再次袭来。

        都没顾得上同孟氏打声招呼,就一阵风似的往村口卷去。

        芙蓉一愣,随后也蹒跚着跟了上去,很快身边卷来风声,桑硕同太湖前后脚越过她追了上去。

        不过没跑几丈远,太湖又折了回来,嘟囔了句“麻烦”,就扯着她跟了上去。

        自然追不上一阵风似的灵璧。

        虽然只隔了一条运粮河,可灵璧长到十岁,还自来没有去过河对岸的船埠头村,却不妨她很知道他们村上人干的都是跑码头的行当。

        说白了也就是三教九流甚的都有。

        穿梭码头港口做些个小本买卖的货郎贩子,拉纤摇橹的纤夫船夫,扛包捕鱼的挑夫渔夫……甚至于唱大戏耍大刀、卖药草收猫胞、捉獾牵鸟,反正只要能够讨生活,就没有甚的营生不干的。

        祖祖辈辈就是这么传下来的,饶是妇道人家,也不少抛头露面的。

        灵璧眼神好,隔着老远就看到了那袭夺目的红绸裙子,心里就是一咯噔。

        哪怕都是跑码头讨生活,可祖祖辈辈下来,三教九流里头也能分出个三六九等来。

        譬如那村上的王大户,原本也是一副担子走四方的摇铃货郎,后来据说是靠着一注茶叶发了家,起了家之后就甚的都贩,如今置下好大的家业,已经往平城县里头安家去了。那也是亭台楼阁金奴银婢,县太爷的座上客。

        他们这十里八村的但凡说起,就没人不翘大拇指的,这自是头一份。

        这接下来次一等的,说白了也就是家有余钱剩米的。平日里不拘贩货还是摊售,做些个小本的买卖,除了自给之外,年年都能有些结余。船埠头村上这样的人家不算多,却也不算少。

        当然更多的还是再次一等的,也就是他们村上人自个儿口中的“滂大河”的,水面上浮浮沉沉的人,出一天的工才有一天的粮。不过勉强混个温饱,饿不死也冻不死罢了。

        灵璧眼前这位穿了绸裙子的妇人,正是这次一等,家有余钱剩米的。

        不过她家贩的不是货,而是人。

        还是明堂正道的贩人。

        灵璧慢慢停下脚步,越过闻讯赶来的或警惕或恍然的叔伯婶娘们,视线不觉地落在了那妇人腰间的铜牌牌上。

        亮闪闪的,饶是阴天里没日头都晃人眼。

        她知道,这是官牙的标识,所以她才能穿绸。

        而满船埠头村算下来,人牙子不少,可能穿绸的,也就陈大姑这独一份的了。

        这位看起来不过三十许人的妇人也姓陈,在船埠头村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姓氏了,传说同他们石塘村的陈姓实是一个老祖宗,只不过两边为着大房小房的吵了数十年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