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七节 云计算

第(1/2)页

杜立鼎回归校园,从一开始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单纯的学术而已。他的做法还是为了公司,这一点从来都没有变过,李希盈也从未怀疑。只是就算是李希盈熟知杜立鼎的想法,然而对他搞出来的动作,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他不只是想要给自己搞点名声出来,似乎也是真的想要在科学界做一番大事。

        其实就杜立鼎自己手里的资料来说,他真要想在科学界做一番大事,还真的一点都不难。现在数学界面对的很多难题,对他来说都是迎刃而解,答案全都历历在目。他如果只是想要给自己刷成就,完全可以拿出来一些更加了不起的学术资料,甚至于他想要拿到菲尔兹奖也不必费力太多,这个级别的成就,他手里也有的是。

        但是杜立鼎并不是一个无欲无求的学术精英,他的目标也不是单纯的为自己拿奖。他做事的第一考虑始终还是自己的公司服务,因此他做的事情,更多的还是为了强调森兰公司的实力,至于说自己的成就如何反而是次要的。

        所以这一次,当森兰需要宣传自己的云服务,需要强调自己的技术实力比别人都强,甚至需要拿出来黑科技级别的成就时,杜立鼎也选择了用云计算来解决数学问题这个方式。

        云计算也是云服务的一种,而且比起来商业上用到的云服务,科学对于云计算的要求无疑更高。无论是运算量方面还是精度方面,与科学相比,商业服务的那点要求完全就是个孩子。只要能够证明森兰的云服务即使在科学领域都能够有所贡献,那么他们在商业领域的优势自然也会被人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在科学领域靠着计算机技术做些事情,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

        “1976年的时候,电子计算机解决了四色猜想。1998年,开普勒猜想借助计算机得以解决。麻省理工现在正在开设研究小组,试图用计算机解决8结构,西班牙人正在研究费克特问题,为此专门造了一台超级计算机。随着数学的进步,现在很多的数学问题都是需要电子计算机提供的巨大的运算量才能够解决的。我所做的事情其实不足为奇只不过我没有选择使用超算,而是用了我们的云计算而已。”

        对自己的做法,杜立鼎也和李希盈解释了一下,用计算解决数学问题算不上什么创举,甚至可以说是由来已久。而且在杜立鼎看来,数学也好,其他学科也好,现在的科研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的。科学的进步需要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科学发展到今天的这一步,很多课题之中,所需要的计算量已经非常大了。别说人脑没法完成那些运算,就算是一般的民用电脑都根本支撑不起来科学发展所需要的运算量。很多国外的科研小组面对这些问题都是用超算解决问题的,然而可惜的是,我们国内的客观条件有限,超算太贵了,现在我们国内根本玩不起。”

        科学的进步需要有出色的运算能力才行,这个问题,其实最好还是要用超算解决。然而可惜的是,现在这个时候,中国的超算水平实在有些太低虽然在20年后,中国在超算领域里面是可以和美国人一较高下的超级强国,有些超算的名字人尽皆知,但是在21世纪初,中国的超算水准却远没有日后那么发达。

        此时的超算领域可以说完全是美国人的天下,看看此时的超算500就知道,这个领域基本上就是美国一家独大。最多也就只有的公司,会尝试倾尽全力打造出来一台机器尝试着去尝试着争夺一下榜首,可是很快也就会在,英特尔,戴尔,硅图等公司的绞杀下,无力抗争。

        可是即使如此,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和美国竞争超算的了,因为他们的超算至少还能够进入世界前十,偶尔还能拿到第一。这样的实力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像是日后的中国那样,在500里面一下子占据200多,甚至超过美国的挑战者,现在根本没有。

        此时的中国,水平更是差劲的可以。500里面,中国的计算机也就只有不到十台,而且最高的也是40名开外了要知道超算这个领域,排名差一名计算速度都有可能相差很大,500的最后一名,运算效率甚至会只有第一名的05。而可悲的是,中国最出色的超算也只是在2000年拿到了48名的排名,而在那之后,美日发展速度日益增快,中国也被进一步甩开了。

        这个领域现在非常薄弱,而在杜立鼎记忆之中,这个领域想要迎头赶上也还需要很久。

        对于国内的科学发展,这却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没有超算就没有运算能力,这会限制很多科研课题的发展。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