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头颅不曾低下(二)

第(2/2)页

失去了歼灭清北军的大好时机。

        赵寤生带兵从桥回到南岸,立刻下令烧毁了辛苦建造的木桥,此时舟楫既然已经被摧毁,桥也被烧,赵寤生决定裹挟南面被十三镇安置的流民南下。当下大概两千多流民,被迫迁徙。

        赵寤生把流民安置在清北营寨外的乡野之间。黄芡则已经休息充足,回复了体力,当下组织人员帮助赵寤生带来的流民安家。一十三镇南岸已经被赵寤生一把大火烧了,这些流民其实也无地方可去。只能在黄芡的安排下,在清北郊外等待清北方面的安排。黄芡向他们许诺,城外新开垦的土地,也将有他们的一份。并且送来了粮食抚慰众人。

        赵寤生回来后,向李生、黄芡谈起了弓弩之利,青枣军一波箭雨,竟是射死了自己两百多人。若不是青枣军并无意追击,自己带去的三千士兵,很有可能要全军覆没在一十三镇。

        赵寤生问黄芡:“我们能不能也多购弓弩,凑出一支弓弩军团呢?”赵寤生此话一出,众将的眼神都是一亮,若是他们也有这样的一支弓弩军团的话,的确就不用担心青枣军了。

        但黄芡却泼了众人一盆冷水:“弓弩的制造并不简单,一个好射手的养成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我不知道青枣军是如何训练处这样一直训练有素的弓弩手军团的。但是如果我们也想要一支,我预计需要三年到四年的时间。咱们仅有的一百张弓弩也是方舟城最后的存货,我们便是想买,恐怕也买不到。说实话,弓弩手价格昂贵,性价比不高。培养一个弓弩手的价格恐怕能够培养十个长矛手。”

        但如果不能克制对方的弓弩手,清北镇便没有信心与青枣军野外交战,因为一旦夜晚交战,青枣军几波箭雨射来,清北军很有可能便一触即溃。

        赵寤生把这个问题交给王大牛、李嗣源、张清想方设法。李生与黄芡也在暗自思索对策。

        李生回到家中,父亲李立恒告知,贾山正在书房看书。李家藏书颇巨。赵寤生既然要把清北镇作为自己的根本之地,自然也就不会在将书籍送往方舟城去。如今赵寤生也不需要用书籍来讨回方舟城的欢心了。

        李生回到书房,看到贾山正在聚精会神的看书,他知道贾山现在深受赵寤生器重,当下不敢打扰了,也随便拿起一本书阅读,却并没有看下心去。

        等待贾山读完,李生也将书放下,贾山笑道:“李参谋心中似乎有心事啊?可愿意说给贾山听一听吗?”

        李生当下将赵寤生会上的事情说了。贾山点点头:“我当时在场,也看到了敌人弩箭的厉害,青枣军弓弩之利在其次,其训练有素,步调协同却是最难做到了。都督想要模仿青枣军建立自己的弓弩军团,恐怕是东施效颦,空非钱财罢了。”

        李生道:“但若不能模仿,又无克制之法,敌军依仗弓弩而来,我军不敢出迎,恐将被其摧毁城外田地,春种一场,沦为笑柄。”

        贾山笑道:“我查阅书籍,其实也是为此,如今已想到一策,参谋可献与都督。”m.shenPINwu.COM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