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风雨前奏

第(1/2)页

太史慈到洛阳来投奔王澈,这对王澈来说是个意外之喜,太史慈从小就跟着他的父亲练习武艺,弓马娴熟,绝对能称得上是一员良将,而今在洛阳城,王澈和曹满身边的护卫能够依仗的高手不多,就只有典韦一人,现在太史慈的到来,也是为王澈和曹满的安全加了一道保障。

        正好太史慈住在王澈的府邸之中,还能跟典韦做个伴,否则典韦自己非得无聊死。

        到了这个节骨眼上,王澈也得让千机阁把收集消息的重心放在太平道教的身上了。

        而随着千机阁的消息不断的往洛阳汇集,关于整个大汉朝各地的太平道教教徒的事儿,王澈也大抵的了解了。

        一些地方的百姓家里的门板上已经写上了“岁在甲子”四个大字。

        这就是要谋反的前兆啊。

        张角三兄弟扯旗造反的口号是什么?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他们把大汉朝比作苍天,而自比作黄天,黄天取代苍天,这就是造反。

        千机阁的人也顺利的混到了太平道教的教徒之中,源源不断的为洛阳这边的王澈和曹满提供消息。

        而朝中发觉太平道教的异常的人也并非没有,这个人就是司徒杨赐,杨赐并不知道太平道教要造反,但是杨赐能安安稳稳的坐在司徒这个位子上这么长时间,就足以证明他不是个庸人,杨赐有着敏锐的整治直觉,直觉告诉他,在这种形势之下,太平道教一旦出事,便是非同小可。

        可怜朝中的衮衮诸公竟然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倒是那个屠夫出身的外戚将军何进,早就提出太平道教的问题了,但是却没有人拿着当回事儿。

        何其讽刺。

        每每想到这里,杨赐就在心中暗自叹息。

        别人不行动,不代表杨赐就能看着太平道教的人这般嚣张。

        杨赐的司徒府之中有位掾属,叫做刘陶,据说还是淮南王的厚待,杨赐让刘陶前往黄河北岸冀州一带去调查太平道教的事情,自己则是带着拜帖,去见了何进。

        何进听到下人禀报说当朝司徒杨赐来拜会自己,也是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朝中的那些大臣不是一向对自己这个凭着妹妹上位的将军很是不屑吗?又怎么会亲自来登门拜访呢?

        虽然心中疑惑,但是何进还是见了杨赐,好歹人家是当朝司徒,哪儿能拒而不见?

        “杨司徒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何进对着杨赐,拱手抱拳笑道:“杨司徒请坐。”

        “何将客气了,在下冒昧前来拜访,还望将军海涵一二。”杨赐回应道。

        “司徒说笑了,请坐。”何进说道。

        两人分主次,落了座。

        杨赐开门见山的表明了自己的来意。

        “先前将军在朝堂上说过有关太平道教的事情,将军可还记得?”杨赐问道。

        何进点了点头:“记得。”

        说起来,何进自己也没把那事儿当成事儿过,只是赵申让他这么做,他相信赵申,于是就在朝中提了这事儿。

        但是杨赐却是记在了心里。

        “如今太平道教发展的越来越广泛了,民间已经有数十万太平道教的信徒,一旦出事,大汉朝面对的,必定是一场浩劫啊。”杨赐说道。

        “已经严重到这个地步了吗?”何进听到杨赐这般说,也是诧异。

        毕竟当初他自己也是不信的,但是现在司徒杨赐都这么说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当初真让赵申给说中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