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为了大明的户口本

第(1/2)页

当然,秦王就是真上竿子跑来当奴隶,朱桂也只会抽他,而不会有兄弟般的温暖。

        朱桂对暹罗王有如春天般的温暖,亲自扶起,亲自送他坐下。本来朱桂还想学学古人,跟他同坐一椅。

        只不过那个画面,想一想,有点儿恶心,没办法接受,也就作罢了。

        也不知历史上的那么多抵足而眠,又是怎么做到的。

        不过不坐一张椅子,不抵足而眠,春天般的温暖,还是可以送出的--做工程。

        朱桂只要照着后世我国满世界的送温暖那样做就可以了。

        “要想富,先修路。”朱桂先提路。

        这是大事,而且很重要。

        只是暹罗王为难道:“殿下是要修弛道吗?暹罗国小民弱,只怕负担不起。”

        连奴隶都愿做,这事却讨价还价,不要问他是拿东南亚通常的做法衡量朱桂了。

        而东南亚的工程通常做法是什么呢?

        奴隶与自由民自带工具参加工作,并且在工作结余时,自行狩猎、采集野果果腹。这也就是东南亚,要是中原,人民不知道早反多少回了。

        朱桂撇撇嘴道:“放心好了。工具食物,甚至包括工钱。本王三餐管饱、给足。”

        不是朱桂故意鄙视他们。实在是不给人饭吃,还要人干活,不说人道不人道,这时代也没有人道,除了大明。

        就是西欧,生产力的低下也限制了他们。他们的大航海时代同样是缺食物的。大航海时代的西欧船员们为了补充蛋白质,只能让苍蝇在面包中产卵,等孵化了吃“肉”。这道“名菜”到了后世,苏格兰也还有保留。

        只不过哪怕是号称无物不吃的中国人,对这道菜也是难以下咽。

        没法子,主攻畜牧业的民族本身就受限于畜牧业自身的限制。吃草长肉的产量永远比不上吃土长粮食的庄稼。

        不过吃肉也有好处,也就是人会更壮。一代又一代的壮下去,也才有了后世白人强健的体魄。

        而中国人与西方人走的路数不一样,走的是食物的精美多样。从而满足营养需求,同样在进化着。

        这一点,后世的机构也证实了。一说白人,便是壮。一说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就是聪明。

        这本身便是食材的进化结果。

        而两者都没有了,不是被世界淘汰,便是泯然众人,没任何的亮点。

        当然,这说的是平均值,不是特例。矮个子中也是出将军的。

        “管饱?三餐?还给钱?”

        暹罗王惊了,一下子跳了起来。

        “给多少?”他下意识问道。

        “你想要多少?”朱桂反问。

        “三文?”他先伸出三根手指,又怕朱桂不同意,忙缩回一根,“两文?”

        又想了想,觉得两文也给多了,只留一根道:“一文。”

        虽然暹罗王是奴隶出身,但是他却一点儿也没有为奴隶谋福利的想法。他所能想到的是他可以带多少人,他又可以赚多少。

        如果一个人是一文,一万人便是一万文,而且他还可以从其他头人那借人,只要给口吃的,有的是人愿意。

        “可以。就一文。”朱桂点头同意了。

        价是对方的开的,朱桂很乐意入乡随俗。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