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节 在商言商(1求订阅)

第(1/2)页

日方众人中,只有一个柳生风泰留了下来,都知道他留下来想干什么,却谁也不会说破;卢利对柳生风泰倒是没有什么恶感,这个人常年负责和客户打交道,言语风趣,不惹人嫌,和卢利也算是朋友了。

        等到会客厅中安静下来,柳生风泰解开衬衣最上面的扣子和领带,长长的松了口气,向卢利露出一抹苦笑:“我在泥轰听到董事会向我传达的消息,第一个感觉是,这个小鬼到底要折腾到什么时候啊?”

        卢利哈哈一笑,向柳生风泰拱拱手:“因为我的缘故,给柳生桑添了太多麻烦,真的很抱歉。”

        柳生风泰摇摇头,说道:“小卢桑,在商言商,我和你可以算是忘年交,但我必须得说,在谈判的过程中,我一定是会站在我方的立场上的。”

        “当然,这也是我想对您说的。”

        “在开启下一次谈判之前,小卢桑,能不能请问你,你刚才说的那个什么项目,是真的吗?”

        “是真的,那个项目现在还只是一个构想,但外部条件已经差不多成熟了,我准备和传呼机项目同时启动,当然,这件事还没有和key公司方面沟通过呢。”

        柳生风泰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说道:“小卢桑,我必须说,9%的份额,实在是突破了我方的底线了,而且突破的太多了!如果你执意要以此为条件的话,我想,我们的谈判也不必再进行下去了。”

        卢利同样沉默了片刻,说道:“再看看吧,柳生桑,再看看吧。你应该明白,出让太多份额的话,这个研发项目简直就是在为富士银行进行的了,我也成了为你们打工的了!”

        柳生风泰目瞪口呆,他这样的年纪,怎么能够如此的厚颜无耻?所有的研发经费都是我们出的,你的贷款我们也免除了,现在你居然说,是为我们进行的研发?还你是为我们打工的?我们银行要是真的有你这样的打工仔,只怕东出昌大董事长做梦都要笑醒了吧?

        他张口结舌了半天,终于挤出一句话来:“小卢桑,这个玩笑不好笑!”

        卢利哈哈大笑,“柳生桑,请教你一个问题,在贵国,那些家电产品,一般是怎么进入消费者家中的?”

        “家电?”

        “不对,”卢利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对头了,说道:“我是想请问你,贵国的家电产品,是在哪里售卖的?”

        “嗯,一般是如高岛屋那样的大卖场,还有一些小型的,则是放在某些街区卖场,甚至还有一些乡下的地方,则是通过电话,由附近城市、乡镇的卖场的工作人员送货上门的。”

        “那,这些卖场的家电是从哪里来呢?高岛屋这样的大型卖场,需要的产品很多,各大企业可以安排送货,但那些小卖场呢?总不会也是让厂家送货上门吧?”

        “就是送货上门的,大型的家电企业,都会有自己的运输车队,可以一次性的运输大批产品到不同地方……”柳生风泰突然脑筋一转,惊骇的退后两步:“小卢桑,你不是吧?”

        “不是什么?”

        “你不会是想进入这一块的市场吧?小卢桑,我是你的朋友,我想奉劝你一句,最好不要有这样的念头。”

        “为什么?”

        “泥轰虽然是现代社会,但整体环境是排外的,特别是这种家电类产品,一贯是几大超大型企业把持,外国的产品想挤进来,非常困难,理论上是不可能的!”

        “我的售价很低呦!”

        “那也没用的,这些大型企业是国会中都有非常雄厚的资源,甚至可以通过特别法案,大幅度增加你的产品的关税——其实,也不必说是你了,即便是美国人,他们的产品也是被打得节节败退的!”

        卢利不屑的冷哼一声,是啊,不这样的话,还激不起美国人的愤怒,导致1990年代的十年里,泥轰经济大崩盘呢!还不就是这个国家的排外情绪造成的严重的贸易顺差,最后把美国佬惹急了,将你们吊起来打?

        卢利挠挠头,这确实是个问题,该如何破局呢?“贴牌怎么样?”

        柳生风泰没听懂,“什么?”

        卢利摇摇头,贴牌当然是行得通的,但产能怕是跟不上啊!现在他只有一条生产线,卖香江本地市场怕都供不应求了,北边还有更加广大的一片大陆等着自己的产品去占领,哪有产量供应泥轰?说到产能,倒真的是得和柳生风泰研究一下了:“柳生桑,四条生产线,可能不够用。”

        “四条都不够用?你还需要多少?”

        “未来两到三年时间里,每一条产品的生产线,都需要7—8条才可以。”

        “你知道一条生产线每年的产量有多少吗?”柳生风泰反问道:“以电视为例,黑白电视和彩电加在一起,一年就是一万七千台,你认为香江市场能吃得下这么多的数量?”

        “只靠香江当然是不行的,但要是把大陆也算上呢?”

        柳生风泰大吃一惊,生产线的事情是他一直跟进的,原本只以为卢利是想着在香江进行生产和销售,大陆他是根本没想过,毕竟,那里实在是太穷了!老百姓平均工资50元上下,怎么可能负担得起?但如果能呢?

        老天,华夏有8亿多人,也就是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