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集 敢吃螃蟹

第(1/2)页

二为“金盆卧龙”,指坐落于这一富庶之地的金碧辉煌的王爷府;

        三为“葡萄倒流”,指承压水的山泉喷出地面犹如葡萄串。

        毛皮、地毯、制鞋业发展迅速,所产仿波斯地毯、中国仿古地毯誉及海外。

        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

        从贺兰山延伸出来的两条土龙环绕城池,形成二龙戏珠,巴彦浩特镇就是二龙嬉戏的珍珠。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凸显美丽小城,这里环境幽雅,人杰地灵。地利优势使巴彦浩特镇成为大漠奇石的最大交易市场,镇内老城区散布着众多的大漠奇石店铺,比较集中的奇石市场要数万家福奇石市场、牧民奇石广场、奇石一条街等。

        从远处望去,巴彦浩特镇老城区的建筑大多数仍是老样式,这种古朴立刻让人感到它和内地的城镇不一样,象是时光倒流在二十年前。

        中石协副会长杜文智先生多年来致力于观赏石事业,收藏有大量的大漠奇石精品。

        他的阿拉善赏石馆就坐落在巴彦浩特镇繁华的商业中心,几百平米的一二楼大厅,陈列着大量精美的阿拉善奇石。

        这里是最早的阿拉善左旗矿业公司所在地,处于当地商业中心位置,这里百货商场、家电商场众多、商铺林立,经营大漠奇石为主的商铺占了很大份额。

        杜先生早早就在大门口等候了。

        他今年47岁,长相俊美,额门高耸,见到王老师,一双大手伸出,牢牢握住。

        九龙连忙自我介绍,杜会长笑呵呵地和九龙握手,连称欢迎。

        杜会长带九龙俩人来到泡茶区,此时,在茶桌旁已经有一人在泡茶,杜会长介绍是他朋友,姓闫,名立强,也算是玩戈壁滩奇石的名家了,大家互打招呼,然后落坐泡茶。

        王老师把来意和杜会长直接说明。

        杜会长也不客气,他把自己的玩石历史一五一十地告诉给了九龙。

        他是第一个把阿拉善奇石推向市场,第一个开办石馆,第一个把中石协会网搬往阿拉善的人。

        1982年,16岁的杜文智高中毕业后,进入阿拉善盟矿业公司玉雕工艺厂做学徒,成了阿拉善第一批玉雕工。

        阿拉善盛产玛瑙、碧玉、水晶和各类宝石,那时候,玉雕厂原料非常丰富,雕刻玉件用的都是大块的原料,不像现在只能用些残破废弃的边角料。

        当时,人们还没有奇石这个概念,更不知道阿拉善的奇石日后能卖出天价。

        杜文智看到这些大自然的石头,色彩缤纷、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实在是太漂亮了,他不忍心切割,就从原料堆里,挑了一些好看的石头留了下来,自个收藏、把玩、观赏,日积月累,他手头居然积累了不少奇石。

        1986年春天,已经是公司业务员的杜文智随内蒙古进出口公司到参加广州交易会,出发时,杜文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带了十来块自己收藏的石头,想到广交会上让人看看,这东西到底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